第574章门户之争
李靖点了点头,“历来争霸天下,往往由北统南,谁夺得了北方,谁就能统一天下。而北方之争,则往往是关与河北之争。而关与河北的争夺,重要的则于河东的争夺。”
“得河东者,得北方,得北方者,得天下。”
陈克复不由得反复念诵着之句话,“得河东者,得北方,得北方者,得天下。”
对于关来说,汉和河东为其两翼,尤以河东的经营为关键;对于河北来说,河东和山东为其两翼,亦以河东的经营为关键。因为北方的争雄常表现为关与河北之间的争雄,河东像一个楔子楔入关与河北之间,双方河东的角逐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
金边银角草肚!
四边四角都是真正的战略之地,乱世,反而原却不是什么好地方,也少有靠着原也后成功夺得天下的。
原处四方之,可以合天下之全势。原四通八达之地,为四方联系的枢纽。由原趋周围地域、由周围地域趋原,都很便捷。其形势与周围地域息息相关。原有事,必涉及四方;四方有事,必影响原。必原安定,四方才可安定;若原纷乱,则四方形势必致散裂。
但是,天下纷乱之初,因为原四面皆可受敌,四方分崩的离心力足以撕裂原形势,而使原成为一个动荡的交汇之地。动荡的洪流足以冲毁任何据守原的努力。此时,据四角山川险固之地者易,而据原四战之者难。
历史治乱、分合的交替变迁,从治到乱、从合到分的阶段,据原四战之地者常难,据四角山川险这地者常易;
而从乱到治、从分趋合的阶段,只有走出四角争原者才有机会争天下。若仍固守一隅,则终难摆脱偏霸局面。任何全局性的角逐,原都是必争之地。进取天下,原为必取之地;安定天下,原为控御枢。只有原才是真正逐鹿问鼎的竞技场。只有原四通八达的地理条件,才能获得控御八方的形势。
陈克复感觉自己与李靖的这番交流,让自己也提升了许多。过去他意的还是军队,觉得军队强,则可一力降十分。但现却突然明白,争天下,不光光要兵马强壮。历史上那么多以弱胜强的例子,早说明了军马强不代表一切。
如过去他没有弄明白这天下格局大势,连自己的根基之地河北都还没有扫平,却派出兵马急切切的南下。山东未平,又不远千里,调兵马南下江淮。连番的动作,让如今北京朝廷的军队,从辽东一直到河北,再到山东,直到江淮,成了一个长长的链条。可偏偏,连河北的根据之地都还没有平定,却已经把势力散的这么开。如今河北南部是农民军,原是李密与王世充,三方势力如今乱成一团,没时间北上。
如果这个时候,原势力突然北上,那么辽东军很有可能会被人黄河一切两断,尾不能顾,心根基的河北腹地,也要被人攻上门来。到时就算朝廷兵马强壮,也得付出很大的代价,就算找败了来犯之敌,只怕河北不但元气大伤,还有可能错过一些重要的机会。说不定连河东这样的关健之地,都会被其它势力夺走。
一想到此,陈克复不由的有些后怕。自己这些人终究有些过于轻敌了。一直以来,除了辽东时还打了些恶仗,入河北后,基本上没有和那些强悍的势力打过什么真正的战争,这也使得上上下下都开始轻敌了。
李靖缓缓道,“历史治乱替,天下大势也随之分合变迁。通常,一个统一的王朝因积弊太深而瓦解,天下便随之分崩,而演成群雄逐鹿的局面。
逐鹿虽原,真正能参入逐鹿的群雄,却多不起于原,而趋于四角。历史上,那些终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势力,大都是趋于四角。历史上,那些终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势力,大都是起于四角山川险固之地。先据有一到两个角,积累力量,继之以向两翼扩展,然后,向原展,进取天下。
秦、西汉、隋都是以关为基础统一天下的。由关进取天下,以秦的统一开其先例,且其进取天下的历程亦典型,西汉、隋的统一,大抵循秦之故辙,其根基关,扩展两翼,决战原。
东汉刘秀则开创了由河北进取天下的先例。刘秀河北脱离始帝自立,先据河北、河内作为根基,次取河南,据洛阳,立为都,然后,遣将四略,平定四方,统一天下;今我朝廷正是占据了四角之的河北,且我朝廷河北的后方还有辽东,乃是真正的后顾无忧。”
陈克复目光越来越明亮,“据河北一角以积聚力量,夺河东以安右翼,扩张势力,后两面合围,决战原。据洛阳以为都城,再遣将四略,平定四方,统一天下。”
李奔雷听的也是大感慨,“河北山河形势,足为英雄凭资。”
李靖继续道,“河北南北狭长,东、西山海夹峙。太行山既是西部屏障,又是与其它地域产生重大利害关系的地带。河北的这种地域形状及其与太行山的关系,遂使得河北呈现出三个层次:即以北京为重心的北部,以恒山郡、河间郡为轴线的部,以邺城为重心的南部。
河北呈现出的这三个层次,与太行山两侧的地理形势有很大关系。太行山与河北平行列峙,西侧有雁门、太原和上党等战略要地与河北的三个层次之间平行对应,太行山的几条陉道将他们联系起来,几处重要的关隘又扼守这些交通孔道。与河北北部相通的是河东雁门,雁门与谷之间有数条通道,飞狐、军都、蒲阴、都是连接两地的快速通道。”
“而恒山郡控制着通往太原的井陉关,河间郡又是拱卫北京城的屏障,所以恒山与河间是河北的第二层次。如今河北北部部朝廷之手,河东的雁门也由朝廷掌握,京师北京可保安全。但是与恒山、河间相对应的是河东的太原城,太原居于高原,对河北部有着俯攻的优势。且太原为河东心,一日不占太原,则河北一日有可能被敌方势力,从太原一举突破至河间、恒山,将河北从拦腰切断,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隐患,唯有夺得太原,才能保证河北北部的安全。”
“太原不仅是太原盆地的重心,也是整个河东的重心,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井陉将太原盆地与河北部连通起来。控制井陉对于太行山两侧的任何一方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哪一方,只要顺利穿越井陉,便可进入对方腹地,而收执其枢之效。但相对而言,井陉对于居于河北的我朝廷的重要性有过于对于河东的重要性。河东地势高峻,河北地处平原,自河北逆井陉仰攻河东较难,而自河东穿越井陉东下却较易。
秦攻赵都邯郸,王翦便率秦军由井陉东下。楚汉战争时,韩信入山西后,灭魏、平代,然后由井陉东出,破赵、降燕,略定河北。北魏拓跋珪伐后燕,以一军出居庸关以攻幽燕,自率主力由晋阳东出井陉,击降常山。如今河东正是可图之时,朝廷却反而忽视了这大好良机,实属不该。”
“而且,一直以来,朝廷却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那就是河北南部。”李靖说到这里,摇着脑袋十分不高兴。李靖看来,朝廷即忽视了河东太原的重要性,也忽视了河北南部的门户屏障作用,这是一个低级的错误,可是整个朝廷居然没有一个明白,这不得不说,让他觉得有些可笑。
陈克复看着李靖那样子,也不由的脸红了红。人家看到的如此低级的错误,整个朝廷和参谋本部的那么多将领,却没有一个人现。
“《读史方舆纪要》称武安郡邯郸“西出漳邺,则关天下之形胜,东扼清卫,则绝天下之转输。邯郸之地,实为河北之心膂,而河南之肩背哉!称襄国,西带上党、北控常山,河北之襟要,而河东之藩蔽也。称武阳郡,西峙太行,东连河济,形强势固,所以根本河北,而襟带河南者也。”李靖连续引用几句兵书,立即道出了河北南部诸郡的重要性。
“与河北南部隔太行山而相对应的是上党盆地。长治盆地地势高峻,犹如一个堡垒,俯临河北、河南。其上有上党、壶关等重要据点。从上党东下太行入河北之路主要是浊漳水等河流穿切的河谷低地,重要关隘有滏口。滏口为太行八陉的第四陉,山岭高深,为太行山南端险隘。”
李靖对于眼下如此重要的河北南部,居然还被一群农民军掌控着,不由的有些痛心疾,“河北南部诸郡,不但是河东上党与河北南部的门户,而且还是原河南入河北的门户屏障。邯郸、襄国一带向来为河北的南面门户,前临黄河,次阻漳水,西恃太行。自河南方向而来之敌,即使越过黄河、漳水等险阻,但若不攻克这些重要据点,也不敢继续深入;无论是将来朝廷南下争夺原,还是朝廷南部防范原势力,这武安郡邯郸与襄国郡,魏郡邺城,武阳郡四郡都是至关重用,兵家必争之地。可如此重要之地,朝廷却到如今还放着不管,反而跑去江淮争夺,这岂不是舍近求远,本末倒置?”
一番话说的陈克复也不由的变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