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穿越成皇储

穿越成皇储 第603章

穿越成皇储 回龙峰 5121 2021-05-12 14:20

  第一种,导弹直接在发射筒内点火;第二种,导弹冲出发射筒后,离开潜艇一段距离在水下点火;第三种,导弹被弹射出水面,在空中点火。

   而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后世的苏联/俄罗斯采用了第一种办法。发射前首先要从专用的贮水容器中在发射筒中灌注淡水,筒内与外界压强相近时打开发射筒盖,然后导弹液体发动机筒内点火,利用导弹的自身推力出筒,在筒尾部会形成一个高压气腔来缓冲发射时产生的气体冲击力。

   使用这样的“湿”发射有助于解决液体火箭发动机固有的启动中需要进行一定时间预冷作业的问题,有助于缓解减少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点火时间相较固体火箭发动机较长的缺点。

   缺点是使用液体导弹加上用“热”发射,需要比固体导弹+水面发射的方式需要更多的悬挂和减震设备。还要防备液体导弹液体燃料泄露的可能,因此还需要加装自动淋喷系统。这些装置使得发射筒比固体导弹发射筒结构要复杂。当然,对应于导弹本身的密封设计自然也少不了。

   第二种在水中点火的方式,则对发射筒要求不高,而且是带动力出水,整体较为可控,并且受风浪影响较小,但是对导弹本身要求较高,因为在水下发射环境比较恶劣。后世的法国的M51潜射导弹就采用的这种发射方式,它的可靠性一直都有问题。

   最后一种,是利用高压气体将导弹弹射出水面,在半空点火。美国的潜射导弹采用的是这种方式,它最大的难度就是点火的时机必须十分精确,几十吨的导弹冲破水面后基本就是强弩之末,要赶在它下落前启动火箭发动机,否则导弹会掉入海里。

   如今德国的研发方向是直接在发射筒内点火发射,只是研究进展不怎么顺利。这已经是第五次导弹在发射筒内发生了爆炸。

   “是不是得换个发射方式?”看着那巨大的水柱轰然散落,大部分砸回“泳池”内,有人嘀咕了一句。除了直接在发射筒内点火,雅尼克也把水面点火的原理告诉了他们。

   另一个科研人员摇摇头。“可我们的导弹冷发射技术还没有完善。”冷发射是一种借助辅助动力把导弹从发射筒内弹射出去,在导弹到达一定高度时再点燃主发动机的发射方式。导弹及其发射设备不受导弹主发动机产生的高温燃气的影响,故称冷发射。

   冷发射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很早就应用在了潜艇上。二战时期各国潜艇发射鱼雷的方式是在鱼雷发射前往发射管内注入高压气体,使内外气压相等。发射时,前密封盖打开,高压空气从发射管尾部涌入,把鱼雷推射出去。

   不过把一两吨重的鱼雷水平射出去和把几吨甚至十几吨重的导弹垂直弹射上去,完全不是一个难度等级。

   就在几人争执不下的为首的中年人开口道。“这才失败几次你们就要放弃?殿下提出的还能有错?肯定是哪里出现了疏忽导致的失败,把水抽干净,清理发射台。”一提起雅尼克殿下,众人顿时没了声音,离开观察哨,再次忙碌起来。

  第九百零八章 德苏战争(121)

   因为地理和气候的关系,俄罗斯的传统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

   到了苏联时期,斯大林吸取了沙俄帝国的教训,有意将工业区向东扩展。在欧洲和亚洲交界处乌拉尔山脉附近建立了著名的乌拉尔工业区。乌拉尔山脉区域具有丰富的矿藏,各种磁铁矿、铜矿床、镍矿、铝土矿、铬铁矿、金矿、铂矿床数不胜数。很快这个乌拉尔工业区就发展成了集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等为一体的重型工业区。

   历史证明这是相当睿智的决定。二战德军缺乏重型战略轰炸机,而战术轰炸机的航程有不够,就算从莫斯科附近起飞,也够不着乌拉尔工业区。加上沿途苏军地面防空部队及空军的拦截等多种原因,德军一直没能将苏联东部的军事工业区摧毁。这些后方的工业区为苏联赢得了足够的时间,等到了英美等国的支援,苏联方面逐渐变被动为主动。

   而这一次也是同样的情况,苏联人没来得及将前线工业区的设施搬走,就被德军的闪电战包了饺子。虽然德国人看不上这些落后的设施,但对于苏联来说这些都是重中之重。更要命的是美国人倒是支援了不少物资,可苏联人优先运送的是美国的武器装备和士兵,结果那些先进的车床和加工设备还没来得及运来多少,远东就叛变了!

   远东的叛变对苏联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斯大林卧床不起许久才稍稍缓了过来。

   万幸的是德国人并没有立刻进攻莫斯科,看意思起码得等到明年春天才会发动攻势,而朱可夫也趁这机会全力构筑莫斯科防御工事。反击什么的是不敢奢望的,毕竟苏芬之间的冬季战争给苏军造成了不小的阴影,万一贸然反击惹怒了德国人直接开打怎么办?到时候吃亏的还是他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在这个冬季疯狂爆兵,等到明年春节决一死战才是上策。

   “就不能再多生产几辆?”作战指挥部里的朱可夫看着手里的坦克生产报告单,忍不住叹了口气。最近一个星期,莫斯科的个工厂的坦克总产量也就200两,加上后方生产的,还不足500辆。而其中他最看重的IS-2坦克产量更是不足五十辆!

   IS-2坦克在世界坦克发展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世界第一款拥有122毫米L43主炮的重型坦克。正面装甲达到了100到160毫米左右,当时的德国现役坦克型号中,除了虎式系列坦克,斐迪南歼击车,猎豹歼击车能与之正面对抗外,其它坦克只能近距离下手或者打黑炮才能对斯大林IS-2坦克形成威胁。

   而且为了弥补自家坦克光学准具上的性能劣势,苏军还从美国订购了整整1000套原装M4谢尔曼瞄准系统,只可惜抵达莫斯科的只有500套,另外500套被扣留在远东。而这500套瞄准系统安装在新生产的IS-2坦克上,提高其火力的精准性能,赋予其能够对抗德军主力坦克的能力。

   不过朱可夫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情报部门得到消息,德国人已经掌握了这款坦克的全部数据,甚至在德国人的试验场地有几辆仿制的IS-2。

   可苏联却没有时间研发新的坦克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生产这款已经没有任何秘密的坦克。可即使这样,生产速度依旧不能令人满意,以目前的生产速度,等到明年春天德国人发起进攻时恐怕连1000辆IS-2坦克都装备不了。“能不能把一些T-26的生产线改进,生产IS-2?”此时的T-26已经完全落伍,根本没有继续生产的必要。“哪怕每天的产量增加一辆也好,就不能想想办法?”

   “可是那样的话……”负责军需后勤的军官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小心翼翼的开口道。“如果减少T-26的生产线,我们就无法完成自行火炮的数量指标,这可是斯大林同志亲自下达的命令。”完不成斯大林同志亲自下达的命令,他可不会有好果子吃。

   如今的苏联就和原时空的德军一样,把能找到的一切装甲车辆都用来改装成反坦克自行火炮。比如在T-26底盘上加装一门ZIS-3式76.2毫米加农炮,就成了SU-76自行火炮。

   这玩意可是在原时空的列宁格勒战役中立过不少功的。当时的期列宁格勒守军严重缺乏坦克和其它支援单位,步兵们只能艰苦的在掩体和工事里抵抗德军的进攻。

   第174号工厂临危受命,要设法将ZIS-3式76.2毫米加农炮装到坦克底盘上,好能够在防御战里让这些宝贵的火炮在各处防线上机动支援。工厂的工人们思来想去,最后把T-26轻型坦克的炮塔拆掉,然后把ZIS-3式76.2毫米加农炮装上去作为自行火炮使用。

   这些紧急改造出来的自行火炮,被列宁格勒苏军指挥部紧急命名为SU-76自行火炮。因为是紧急改装出来的,所以它的做工十分粗糙。基本就是把T-26轻型坦克的炮塔拆掉之后,在上面焊上了ZIS-3式自行火炮,而保护车组成员的其实就只有坦克底盘本身的装甲,至于固定战斗室外面就只有一层薄弱的装甲了。当然,说是装甲还不如说是一层薄弱的铁板。

   不过这款自行火炮表现出乎所有人预料。ZIS3式76.2毫米加农炮不仅能以曲射的方式发射高爆弹和榴霰弹,压制德军的那些软目标,还可以发射穿甲弹痛击德军的坦克,并在德军反应过来之前撤退,为列宁格勒战役的胜利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而且我们的工人同志们已经是没日没夜,加班加点的生产了。”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一体铸造炮塔的钢体内部有多少气泡和杂质,谁也不敢保证。如果再加大生产量,恐怕质量会蹭蹭往下掉。

   朱可夫再次叹了口气,既然是斯大林同志亲自下达的命令,他也不好说什么。

   以目前的生产速度,到明年春季之前他们将拥有15000辆坦克。

   数量看起来不少,可朱可夫却不敢保证其中到底有多少辆坦克能真正对德军坦克造成威胁。

  第九百零九章 德苏战争(122)

   除了地面装甲部队,苏军的空中力量也令人深忧。

   虽然早在十九世纪,俄罗斯已有不少人积极参与航空发展研究。这其中包括了俄国天才设计师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这位伟大的设计师因为两个“第一”而出名,一个是第一种投入生产的直升机VS-300,另一架飞机是世界上第一架四发大型轰炸--“伊利亚.穆罗梅茨”重型轰炸机。而这架轰炸机又斩获多个第一:第一次夜间轰炸,第一次航拍战果评估等等。

   不过一两个人的努力终究挽救不了整体落后的局面,沙俄时期的航空事业总体而言相当落后,航空技术发展相当缓慢。苏联建立的时候,继承到的只有不足一千架的破旧外国飞机。

   到了苏联时期,国家工业化政策是以军事现代化为主导,航空领域自然也受到重视。早在1917年乌里扬诺夫就提出:“航空是本世纪重大文化之一!”“苏联应该有自己的空军!”的观点。并在支持保留和展旧航空工厂时说道。“苏维埃不应该再有类似于香水或香脂厂那样的企业。”

   经过一番努力,20世纪30年代,苏联空军的规模已经在全世界名列榜首,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空军拥有超过12000架战机,数量上足以震慑大部分列强。

   结果苏德战争一爆发,德军第一天就摧毁了苏军2000多架战机,整个二战中苏联空军的损失高达10万架。

   造成如此惨重损失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苏军承袭俄军的传统,更加注重数量优势而轻视质量优势。虽然苏军装备大量战机,可这些战机大部分设计简陋,制造工艺粗糙。简陋并不意味着可靠,反而体现其工艺水平低下,这便直接影响装备的性能与可靠性,势必会影响作战。而这种陋习不但存在于飞机上,也影响到了飞行员培养,一直到苏联解体,苏联飞行员的培养都落后于英美。

   更悲催的是当时的苏联飞行精英在大清洗中被洗的所剩无几,新飞行员仅仅经过简单培训就上了飞机,哪里是经过长时间训练、作战经验丰富的德国飞行员的对手。当时经过夜航训练的苏联飞行员仅15%,大部分新手飞行时间只有10小时,简直就是德国空军刷经验的小怪。

   加上在领导体制上不完善,作战战术和战略水平比较低下等弊端;总的来说二战中苏联空军并没有彻底击败东线的德国空军,充其量是用自己的体重将其压垮了而已。

   稍稍让朱可夫欣慰的是不久前雅克列夫设计局最新生产的雅克-7型战斗机,工程师们对其自信满满,拍着胸脯保证足以与德军战机一决高下。不过这些日子德军派出的都是高空轰炸机,并没有战斗机护航,结果到现在为止双方也没有交手的机会。

   工程师们的自信也并非空穴来风,这款战斗机的性能确实相当优异。在原时空雅克-7各型共生产出6399架。而且该机可以说是一种在设计上承上启下的优秀机种,总产量高达16769架的雅克-9型战斗机便是从雅克-7改进而来。

   至于主动派出战斗机挑战德国空军,朱可夫想都没有想过。在苏芬战争和苏德战争开头,大部分有经验的飞行员全军覆没,如今的苏联飞行员甚至都不能称之为空军,九成的人员都只是会驾驶飞机的人,而非能够升空作战的士兵。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