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_分节阅读_第4节
D-了不久,任斌拿着两个餐盘回来,递给许秋一个:“许秋,你的猪扒饭。”
许秋:“谢谢。”
陶焱搓搓手指:“我的呢?”
任斌:“我只有两只手,你的自己拿去。”
陶焱:“嘁。”
…………
晚饭过后,三人结伴回寝室。
许秋躺到床上,陶焱准备去公共浴室洗澡。
任斌则坐在桌子前,紧握鼠标,全神贯注的盯着电脑屏幕,不时可以听到他的声音混杂着游戏声音:
“全体冲b点!”
“手雷来了!”
“小心!包点有人!”
“刀他,快刀他!”
这也是任斌的绩点常年徘徊在20附近,专业排名吊车尾的原因了,他就是个网瘾少年。
关键在于,大四要毕业的时候,如果绩点低于20或学分低于120分的话,则学校只发毕业证,不发学位证。
许秋也尝试着劝过任斌几次,发现没什么用,后来就放弃了。
休息片刻,许秋下床,打开电脑,插入耳机,打开网抑云,打开有盗词典、谷狗翻译,掏出学姐塞给他的三篇文献。
许秋随手拿起一篇文献翻看起来。
文献是a4纸双面彩色打印的,一共有66页,全部都是英文。
我的天哪,估计有好几万个单词,让我一周读完一篇,估计都难,而且一共还有三篇。
想到这里,许秋头都大了。
突然,他灵机一动。
“系统,没有复制其他人的技能,可以直接凭空推演吗?我想学习文献技巧。”
【可以,耗费积分翻倍,推演文献至三阶需要1(1+10)2=22积分,到四阶需要222积分。是否推演?】
稍微想了下,许秋就明白了系统的计算规则。
呵,这系统还蛮严谨的。
“先推演至三阶吧。”
这样也好,等周四去找学姐,可以把她的文献能力复制过来。
她的能力值再不济,肯定也是四阶以上的。
或者明天专门跑一趟。
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幸好需要222积分,而不是200积分不然一时冲动,花光了积分可就亏大了。
积分可以先攒着,留到后期冲五阶再用会比较好,五阶看样子是一个门槛。
推演成功后,系统面板发生变化。
【科研辅助系统】
权限等级:1
积分:178
进行中的任务:1个
熟练度:
【实验操作类】
清洗基片(三阶30四阶50)
【仪器设备工具类】
超声波清洗仪(四阶50五阶0)
镊子(三阶60四阶50)
氮气枪(三阶30四阶50)
【特殊类】
文献(一阶50三阶0)
新增加了一个特殊类,许秋点开“文献”辅助系统,开始学习。
第一步,找到期刊名称,然后在dsci等网站中,查询期刊的信息,以此确定期刊档次。
除了人们熟知的三大顶刊s外,影响因子大于10或中科院分区为一区的均为行业一流期刊。
期刊档次越高,投稿发表在上面的文章水准通常就会越高,也就越值得仔细研读。
目前,顶尖期刊基本都是国外垄断的。
国内创办的期刊质量普遍较差,除了极少数已经不在乎名利的大佬,或是为了完成上面任务的大佬投递的文章外,其他绝大部分的文章只能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水。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顶级期刊被国外垄断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想要打破行业垄断,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
第七章 文献解读
上学期,许秋修读了《文献检索》专业选修课。
课程主要是教学生使用各种检索工具,寻找需要的文献,然后通过校园网进行下载。
授课老师会给出一个精确的研究方向,比如“用静电纺丝法制备pvp纳米纤维”,然后布置成作业,让同学检索下载相关文献,并计入平时成绩。
为了完成作业,许秋曾下载过很多文献,然而并没有仔细过文献内容,这也导致他现在文献能力还是可怜的一阶50。
还是有必要多学习一些技能,以备不时之需啊,许秋心想。
不过,一些基本的常识他还是知道的。
在文献的左上角,他找到了期刊名称——《化学评论》,然后到dsci网站中查询。
影响因子中科院分区化学大类一区。
接着,他又翻看另外两篇文献,分别是《先进材料》、《能源和环境科学》。
两者均为中科院分区一区,影响因子分别为和出于好奇,许秋又在网站上顺手查了下三大顶刊s,《细胞》、《自然》和《科学》。
毫无疑问都是一区,影响因子分别为和虽然《化学评论》、《先进材料》和《能源和环境科学》与s的影响因子差别并不大,但是影响力却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从期刊档次上来看,s要高出半个到一个半档次。
【文献熟练度+1】
看到只增加1的熟练度,许秋也没太在意。
这说明相较于“超声波清洗仪”、“镊子”等仪器设备的操作,文献这项能力提升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大量的来积累。
但这种难度,对几乎所有科研工作者来说,都是一样的。
当然,对于许秋这样有系统加持的人除外。
他启动辅助系统继续学习。
第二步,确认文章类型。
常见的类型有revie、article和unicatn,此外还有letter和ent等等。
revie是综述类型的文章,一般是总结某个研究领域近期的研究进展,通常文章被引用频次较高。
有些期刊是只收录综述类文章的,这类期刊也因此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比如《化学评论》就有着高达的影响因子。
article和unicatn是实验报告类型的文章,通常是研究具体科学问题的。
如果将一个研究领域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每篇article或unicatn文章就是构成大厦的一块砖头。
当然,两种类型之间也是区别的。
前者重点在于表达“我做了一个完整的、成体系的工作”,通常实验数据丰富,体系完整,篇幅较长;
后者则着重于表达“我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或者得到了一个新结论”,对文章的新颖性要求较高,篇幅较短。
许秋翻看手献的类型,果不其然,三篇都是revie类型的。
【文献熟练度+4】
第三步,文献标题,确定文献主题。
文章标题通常较短,起来难度不大,除了用谷狗翻译了一个专业术语“体异质结”,其他的许秋都能够看懂。
“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近期发展”
“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实现商业化的五项关键技术”
“有机光伏的近期发展:器件结构和光学设计”
【文献熟练度+1】
第四步,看摘要和结论。
摘要和结论是一篇article或unicatn,最精华的部分所在,用数百个词总结了整篇文章的核心论点和论据。
通常,摘要和结论大部分内容是重复的,就是使用两套措辞描述同一个故事。
细微的差别在于,摘要中会提到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工作,相当于故事的前传;
结论中会涉及对将来工作的展望,有些类似于故事的后传。
可惜,对于许秋手中拿的三篇revie来说,以上通通不成立。
因为一个具体的工作,可以用少量单词进行概括,可对于一个大的领域,想用短短几百单词来归纳总结,必定会丢失很多信息。
就像形容一块砖头,可以用长、宽、高、颜色和材质描述,只需提供很少的信息,别人就很容易想象出这块砖头是什么样子。
但如果用同样少的信息去描述一座大厦,常人就会难以想象。
除非是这领域的行家大佬,心中有着一座大厦,那就另当别论了。
对于现在的许秋来说,大厦的地基还没挖好呢。
因此,在花费半小时,勉强看完三篇文献的摘要和结论之后。
许秋发现他差不多每个单词他都认识,就算不认识的也都通过谷狗、有盗做了注解,可还是两眼一抹黑,感觉不知所云。
这种感觉就像是碰到了这样的题目:
已知:构成砖头的每个原子都是元素周期表上的。
求解:用砖头建成大厦是什么样子的。
【文献熟练度+1】
连续啃了一个小时的文献,许秋感觉自己脑壳有点疼,便唤出系统界面,检查成果。
【科研辅助系统】
……
【特殊类】
文献(一阶57三阶0)
感觉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可是熟练度只增加了7。
还是有些怀念之前超声波清洗仪熟练度秒升四阶,虽然他也知道那其实并没有什么用,但至少看起来爽啊。
许秋暗自嘀咕了一会儿,决定去公共浴室洗澡,准备早点休息,明日再战。
浴室开放时间是下午四点半至晚上九点半。
虽然宿舍每层也都有浴室,但里面只提供冷水。
一般只有在来不及去公共浴室的情况下,才会有学生用冷水冲凉。
在许秋准备洗浴用品的时候,陶焱洗完澡回来了。
刚进门,他就换了套衣服,整理着衣领,似乎是又急着要出门的样子。
任斌见状,打趣道:“陶焱,今天晚上又要出去勾搭小妹妹啦?”
“斌子,怎么说话呢,什么叫勾搭,我们这是真爱。”陶焱道。
“呵,每次都说真爱。你这真爱有十几回了吧?说吧,这次是哪里的?”任斌道。
“本校系的,大一学妹。”陶焱道。
许秋看着两个室友打嘴炮,摇了摇头,并没有选择参与其中。
他收拾好洗浴工具和换洗衣物,然后同室友们打了声招呼,便出门了。
其实,许秋还是蛮佩服陶焱的。
据他所知,陶焱现在的状态是必修课选上,选修课不上,平常不学习,考前突击三天,晚上经常见不到人,不知道在哪里浪。
就这样,绩点还能维持在30。
第八章 准备取经
第二天,许秋启动辅助系统,继续钻研文献。
第五步是文献的引言部分。
研究者们发表一篇article或unicatn文章,讲述他们所做的工作,本质上就是在讲故事。
而引言部分就是告诉读者,我们为什么要讲这样的一个故事,或者说我们做这样的一个工作的必要性。
故事可以是这样的:
甲:我在野外发现了一种具有白色皮毛的新生物,我将其命名为x兽,我把x兽抓了、宰了、炖了,发现x兽肉质鲜美,很好吃。
也可以是这样的:
乙:基于甲的发现,我也去野外抓了只x兽,也把x兽抓了、宰了、炖了,发现x兽肉质鲜美,很好吃。但是如果撒上胡椒粉、辣椒粉、椒盐等调味品,会更加好吃。
丙:基于甲的发现,我在野外发现了一只具有黑色毛发的x兽,我把黑x兽抓了、宰了、炖了,发现黑x兽肉质发柴,不好吃。此外,我还用猪肉和黑猪肉做了一组对照组,发现黑猪肉更好吃。最终得出结论,肉质鲜美与否和毛发颜色无明显相关性。
丁:基于甲乙丙,我发现x兽烤着吃更好吃。
戊:基于甲乙丙,我发现x兽和黑x兽肉按95:5的质量比混合,炖着吃比纯x兽肉更好吃。
他们的实际工作可能是这样的:
甲:我合成了一种新材料,分子式是c-60,我将其命名为富勒烯,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发现c-60有许多优异的理化性能。
乙:基于甲的发现,我成功合成了c-60,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得到的数据和甲差不多。然后对c-60进行表面修饰,得到了更佳的理化性能。
丙:基于甲的发现,我成功合成了c-70,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发现c-70的理化性能不如c-60好。
……
其中,甲通常是行业大佬,在“野外“这个大领域中,开创出“x兽”这个小领域,这样的工作一般都是发表在一流期刊上;
乙和丙紧跟大佬脚步,虽说创新性不足,但只要动作够快,能够快速做出成果,也能发表在二流期刊上;
至于丁和戊,因为下手太慢,就只能在三流期刊上灌灌水了;
再之后的跟风者,如果没有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