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那就上个辣的吧
“喂,你干什么!把我东西都挤掉了!”
“这怎么算是我挤掉的,明明就是你没拿好!”
“我不管,刚刚大伙可全都看到了,就是你挤掉的!这可是从贵仙楼提出来的菜,你得赔我!”
“呸,你说是贵仙楼就贵仙楼啊!我凭什么要赔你!”
钟沛儿正逛得开心,却没想到在街边碰到一场闹剧,原是两人不小心对撞,将东西给碰坏了,正商量赔偿呢。
街边的小贩见她好奇,便好心解释道:“这贵仙楼可是我们镇最好的酒楼,一顿普通的席面都得一两银子呢,普通人家哪里吃得起哦,唉,这人可倒霉了。”
贵仙楼?
这个名字为何有一丝丝熟悉?
徐沉策见她面露疑色,暗暗嚼着口中的三个字,便好心的解释道:“贵仙楼是苏夫人家的产业。”
哦豁,难怪她竟然觉得听过。
刚才苏丹提出来的合作方案,钟沛儿还是挺满意的,况且她对自己的食谱可是非常自信的,只要严格按照食谱上来做,药膳就不会不好吃,所以对于后续生意,只要苏丹不赖帐,她绝对不愁。
再说了,就算苏丹收不了那么多方子,她也可以找别人酒楼去卖啊,这么一想,苏丹还真是给她开了个新世界的大门。
见钟沛儿傻乐,徐沉策挑了挑眉,也不知道她的快乐为何来的这么快,平白让人看到也觉得忧思渐散了。
“徐公子,你饿了吗?”钟沛儿突然开口道,仰头看着徐沉策,一双眼睛亮晶晶的,认真看着你的时候就像是看着星辉一般。
徐沉策觉得她可能饿了,便想带她去吃饭,说:“我尚可,不过你午饭未用,又忙了一天,若是累了,咱们就先去吃饭。”
“好啊,那我请你去吃贵仙楼!”钟沛儿连忙道。
方才她思索了一下,觉得自己若是想一直做药膳买卖,就要先去市场考察一番,毕竟古代人和现代人的口味不一样。
而这个用户考察嘛,也不必专门去找人做,只要到最好的酒楼一试便知。
徐沉策哪能让她一个小姑娘请客,连忙拒绝:“钟姑娘不必破费,既然姑娘救了我的命,那自然是我来请。”
钟沛儿伤脑筋的看着他,有些无言,便讷讷的说:“怎么别人请你吃饭还不好啊。”
徐沉策见她表情变化丰富,嘴角又上翘了几分,便说:“不是,只是钟姑娘不容易,还是自己多留着些为好。”
他见过她为了一升米跟奶奶差点打起来的场面,也看到过他们家从空落落的米缸变成如今快要溢出,虽然现在生活过的好些了,但仍旧要未雨绸缪不是?
钟沛儿知道这人人很话不多,憋出来这么多就是为了让她听懂,便道:“好啦,不要说啦,我饿了,我们先去吃饭啦。”
吃完她找个时间抢着买单不就行了?
果然,徐沉策很快便带她到了贵仙楼。
这贵仙楼十分的气派,共有两层楼,屋檐用了朱红漆涂,上下结构十分整齐,门口还摆着个金元宝,那金元宝挺大,应该是用铜造的。
倒是挺符合苏丹这人的作风。
钟沛儿连忙跟着小二进去,将将坐下,便听到了连自己都能倒背如流的小二专用语:“两位客官,请问堂食还是外带?”
没想到古代的饭菜也是可以外带的,钟沛儿有几分讶异,便道:“先堂食,用不完可以打包吗?”
“打包?”小二似乎没听懂。
“就是外带,剩下的给我装好就行了。”钟沛儿赶紧解释。
“哦,原来是这个意思,还是头一回听说,不过倒是挺实际的。”小儿恍然大悟,这才继续说道,“姑娘说的打包自然是可以,不过咱们贵仙楼的外带可是需要一贯钱用来包装的,不过咱们的包装也是一流的,双层大食盒,您以后也能用。”
那小二见两人穿着普普通通,估摸着就是来打个牙祭,也点不了几个菜,更不可能花一贯钱外带。
没想到钟沛儿却一口应下了:“可以,那麻烦你将店里所有的招牌菜全都上一遍吧。”
“姑,姑娘您这是在说笑吧,咱们店里的招牌菜少说也有十多个,两个人是用不完的。”小二吃惊了,想着这两人能付得起银子吗?不会到时候吃霸王餐吧。
不过转念想想,自家夫人可是县官夫人的闺中密友,老爷跟县官大人的关系也很好,在这镇上,哪里会有人不长眼的到他们这里来吃霸王餐?不是活腻了吗?
“十多个啊,你们的品类倒是还挺多。”钟沛儿倒是挺意外的,看来这个贵仙楼的确做的不错,便说:“那就选八个吧,菜谱我看看。”
小二连忙递上一册菜谱,这菜谱倒是做的十分精致,册子上绣着的花纹图样非常好看,就连钟沛儿这么个现代人儿,也不得不承认这古代也有美丽的东西。
“对了,徐公子,你有没有什么忌口?”虽然一起吃过几次饭了,但大多数都是粗茶淡饭,原本就没有多少粮食,自然就不能挑了,但是现在呢,她可是有钱人了!有选择的余地了!
徐沉策摇了摇头,沉声道:“没有。”他的身份注定不能表露出喜欢的东西,最好对于任何事物都是一样不喜不悲,才是最好。
“那就给上个辣的吧,我爱吃辣,不过一两样也就可以了。”钟沛儿一副馋相的道,她也看不大懂这个菜谱,上面的菜名儿都文绉绉的,除了很有名那几个,其他的她还真是猜不出来。
小二却脸色却讪讪的,好半天,这才道:“额,姑娘,敢问您说的是茱萸炒菜吗?”
“就,就是辣椒炒的啊,没有吗?”钟沛儿挑眉看了看他。
“辣椒?”小二更加迷茫了,完全不知道如何作答。
钟沛儿见他一脸懵,这才突然想到自己实在是太大意了,完全忘了古代好像是没有辣椒这东西的,貌似辣椒是在清朝初期才从海外传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