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连创快速装煤全国纪录
实行多条机械作业线 万吨煤船装船不过班
青岛港连创快速装煤全国纪录
新华社青岛15日电 青岛港职工实行多条机械作业线快速装煤,最近连续创造了九艘万吨煤船装船不过班的全国最高纪录(即在八小时内将煤全部装好),比交通部海河总局提出的“万吨煤船不过天”的要求又加快了三分之二。据往返青岛——上海航线上的和平五一、五二、五五三艘货轮统计,由于快速装煤,1月份每艘轮船由过去不足五个航次增加到六个航次以上,为国家多运输煤炭四万五千吨。
这些高产新纪录,是青岛港职工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结果。这个港的职工以不断革命的精神,在去年共提出革新建议九千七百四十件,通过由土到洋、土洋并举、自力更生的办法,克服重重困难,试制和制造成功了一千二百三十五件机械和工具。为了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装卸机械的作用,职工们在各有关单位的密切协作和支援下,又把适合装卸散货的皮带机、万能斗、吊车、扒煤机、水吊等装卸机具,按舱口配套,组成机械系列化装卸作业线,并且从一个舱口一个舱口地单线装煤,发展成为各个舱口同时实行多条机械作业线装煤。如12日下午和平五一号轮进港装煤时,五十六名装卸工人用各种机械三十多部,在五个舱口分十一个头(即十一条线)进行快速装煤,在装卸工人比过去减少一半的情况下,装船效率比去年提高三倍以上,仅用五小时四十分钟就装完了一万吨煤炭。
港、船之间加强协作配合,是创造快速装煤空前纪录的一项重要条件。上海海运局的船员每次在航行途中即电告港方,提出装船保证条件,在船只靠岸前作好起吊杆、开舱盖等各种装船准备工作;船只停靠码头后,他们又积极参加装煤作业,帮助修理制配装卸机械零件,对实现快速装煤起了很大作用。
现在,这个港口的装卸作业中,机械操作的比重已由过去的57%提高到80%以上,不再用人力扛抬,装卸工人减少35%,而港口吞吐量却比过去增长了将近一倍。
最近,大连、秦皇岛、天津、上海等港口的领导干部,在交通部的组织下,到青岛港观摩。他们一致肯定青岛港的快速装船经验是先进的,成熟的。交通部海河总局决定在全国各大、中港口普遍推广,使港口的装卸效率再提高一步。 青春之岛 活力之城:人民日报里的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