鹞鹰有入林之式钻天之威,一起一浮如波似浪浮沉皆有妙趣,燕鹞都有钻天之势,但各有巧妙不同,传说燕鹞都能以飞行的曼妙身法使自身投如井中,再展翅一飞冲天,此种身法带入形意剑式就是绝好的剑招,对身体的锻炼有莫大的好处,这个章节我们就来学学鹞子钻天的高妙!
在鹞子入林剑完成后,下一个动作就是鹞子钻天剑,形意拳象形会意武人不能真的飞到天上去,但是这个鹞子钻天剑确是实实在在的高刺剑,这一剑是刺向敌人的头部位置,鹞子入林剑是个右脚在前的下刺剑,在这个剑式的基础上,右脚向前一小步,左脚随即紧跟到右脚旁边,呈右脚独立式左脚前脚掌点地,双手握剑把剑收回小腹前,剑尖斜斜上挑指向南方,此动不停左脚向前上一大步,右脚随即紧跟一步,落在左脚后侧呈四六步,此时双手握剑向前斜上方刺出一剑,这一剑刺出之后,两臂要平伸向前,剑柄微微高于肩膀,剑尖要斜斜向上,刺敌人面部的位置。
鹞子钻天剑脚下是两个连续的上步,按照我父亲的教法,这两个上步的步伐大小不能完全一样,父亲说这样有助于脚下的灵动活泼,在古代练剑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调身调神,另一个就是战场搏杀,表演还在其次,那么在练剑当中,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步伐,大步配合小步是很好的训练方式,这样的练习结果,就是脚下有了灵动活泼,脚下有了灵动,出手才能灵动。
其实连续上两步的高刺剑,我们不是第一次练习,在十二形象中也有类似的练法,但是同样的剑式,放在了十二形剑不同的形象中,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首先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链接不同的剑招,内里的东西就会随之变化。我觉得这个用书法来形容比较恰当,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会写“回”字,同样的这个“回”字,颜体写出来有颜体的样子,柳体写出来自然是柳体的样子,王羲之写出来自然是王羲之的样子,和形意剑是一样的道理,同样的一个剑式,放到不同的十二形象中,它就有了自己的剑意。
鹞子入林剑和鹞子钻天的刺剑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大拇指侧的剑锋朝上刺出,这两个刺剑一上一下,而且还都是双手握剑,关于这个双手握剑我想在絮叨一句,初学剑法的诸君在双手舞剑刺的时候,可能会感到些许的不舒服,这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像农民一样双手使用农具,初用双手会觉得有一丝生疏感,根据现代科学,人的左右手的灵敏度不会完全一致,这也是双手握剑感觉不灵便的地方,这个我没有妙法,我的妙法就是练下去,我们玩过几天之后,就会慢慢的适应这个双手舞剑的方法,这个方法对协调人体的功能是有好处的事情。
小孩子刚生下来不久,旧时的人们就会买一些拨浪鼓之类的玩具,让小孩子练习各种抓握的动作,慢慢的小孩子一点点长大,就会学会抓握东西,这些本领是从小时候一点点的练出来的。我说句不客气的话,在武林高手的眼里看我们不练武功的人也和这些小孩子一样,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大大不如武林高手,所以才需要我们连功夫,增加自己的能力,这样我们才能一点点的强壮起来。
形意是内家拳,我在前面的哦章节中一直强调一个论点:“其实内家拳是养战为道的。”,这才是内家拳。想滋养自己的身体,我们就要了解它,很多成年人并不了解自己,他不知道自己能做几个俯卧撑,能做几个仰卧起坐,能不能跑下来3000米,这样的人想养生的想法很可能就是一个空谈,因为你不了解自己的身体。
内家形意拳剑从五行开始,一点点的锻炼自己的五脏,在打拳练剑的过程中,一点点的熟悉自己的身体,熟悉自己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熟悉自己身体的各项性能。如果说我们的身体是一辆坦克,那么我们的思想就是自己的司机,好的司机不是只会开坦克,还要学会修坦克,这样才能谈到“养生”,平时多做坦克的保养,打仗的时候我们身体这辆坦克才能“给力”,驾驶员与坦克合二为一,才能谈到“战”!
“养战为道”是形意拳的大道理,平时不懂得滋养自己,你这辆坦克开到战场上也未必行,这是形意拳剑的大道理,鹞形剑也是在这个大框架之内,五行十二形象不管拳剑都是为了滋养我们的身体,了解我们的身体,一个武林高手能听懂自己身体的特殊语言,能找到练武中最关键的所在,一丝不苟的学练下去,他才能成为武林高手,做到正常人做不到的事情。
在鹞形剑中诸君就可以尝试一下,当诸君学完了全部剑法,可以试着练习一下,看看凭借自己的体力,这个鹞形剑我能练几遍,武人该对自己的身体有所了解,对自己内心的坚韧程度有所了解,内心坚韧程度的判断,我个人以为非三体式莫属,给自己规定个时间,看看自己到底能坚持几分钟,是个绝好的方法,其实一个武人知道自己体力和内心的极限,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有帮助的,最起码在一天或者规定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很好的分配自己的体力。
非凡之人必有非凡的见识,内家拳高手这个非凡的见识就表现在对自己身体性能的认识上,了解自己才能谈到了解敌人,才能谈到兵法,进而才能谈到天下大势,才能认识到自己在十丈红尘中应有的位置,这些东西其实都蕴藏在形意拳剑中,看完了这本书,诸君不能只是学会一路剑法,要体味内家的神髓才是王道!
形意拳剑中正仁和有王者之相,难道所指只是招式吗? 剑尖上的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