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难】
(1)溺与气:溺,小便;气,热气。马莳认为“气”为放气(屁):“天寒则腠理闭,内之气与湿俱不行,其水下流于膀胱,则为前溺与后气耳。”但是其解释并没有说明白为什么水下流于膀胱就会放气,而事实上也没有天寒多放气(屁)的现象,故不可取。所以“气”,应该是指冬天呼吸或呵气的时候可以看见雾状气体而言。
(2)悲哀气并则为泣:泣,指泪水。肺主悲哀,悲哀则肺气不能宣降,致使心神不定,心肺之气不能相合而气机上下游弋,津液不下,而上逼,故泪水(包括鼻涕等)从目(上窍)而出。
(3)中热胃缓则为唾:热邪侵犯中焦,致使虫上下移动,胃体松缓,胃气不降,燥气不行,湿不能化,故津液上泛而为唾。
(4)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邪气,多指外来的六淫之气,如前面所说的寒邪和热邪就是。邪气向内不断侵入,使正气运行受阻,造成津液停滞而不能代谢。
(5)水胀:病名。本篇后文解释为四海闭塞,三焦不泻,而致津液运行紊乱,出现水溢而成水胀病。
(6)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海,指四海,即水谷之海、髓海、气海、血海。水谷分五味,依据五味的不同,而注入不同的四海之中。
(7)故三焦出气:《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藏六府。”如宗气出于上焦,营卫之气出于中焦,卫气、原气出于下焦等。
(8)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寒主凝敛,寒邪留于分肉之间,致使气血、津液运行迟钝,水液长期不行,则浓缩为沫,阻滞经络故为痛。
(9)目为之候:候,观望,视物。眼睛主要用于了解事物的动态和外观,以供人所用。
(10)脾为之卫:卫,营卫之气。营卫之气出于脾胃,起到护卫全身的作用。
(11)肾为之主外:有两重含义,一是卫气出于下焦,为肾之原气所生,具有保卫人体的功能;二是肾主骨,精髓灌于空窍,为作强之官,主技巧,有外在表现能力。
(12)故五藏六府之津液,尽上渗于目:《灵枢·大惑论》说:“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与此含义相同。因为脏腑所属经脉皆达到目,故精、津液均能达到目。
(13)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指心系紧张,被束缚,心气运行受阻。悲由肺主,但能动心神,心肺二气相合,以致心系紧束。
(14)肺举则液上溢:肺举,指肺气不能正常肃降,而致肺气上逆;液上溢,指津液随肺气上行而外溢,出现如鼻涕、痰液、眼泪等外溢物。
(15)故咳而泣出矣:咳,咳嗽,指痰液外出;泣,哭泣,指眼泪外出。均为津液外溢的表现。
(16)胃缓则气逆:六腑以降为顺,胃体松弛,则胃气不能正常下行,故反而逆上。
(17)而下流于阴股:阴股,指会阴部,为聚精之处。肾藏于下焦,而聚精之处在腹部之最下方,故称下流,即向下流动。说明精髓充满,则会补充聚精之处。
(18)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在阴阳不能和谐的时候,就会使液横溢出来而向下流入阴部。这里是指液的流向发生了改变,因为液首先是应该渗入骨空,补益脑髓,然后下流于阴股。但是由于阴阳不和谐,打乱了液的流向,直接流入了阴部,不能为身体其他部分所用。
(19)三焦不泻:不泻,指不能输送津液。因为三焦为中渎之府,决渎之官,是运送水液的主要通道,若不能正常运送,称之为不泻。
(20)水谷并行肠胃之中:水谷,指食物未经消化;并行,同时存在。本句说水谷没有得到消化,而同时存在于肠胃之中。以此说明肠胃阻塞,糟粕不能下排,津液运行受阻。
(21)别于回肠:别,同憋。即停留于回肠。
(22)下焦胀:指下焦的胀病。 灵枢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