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审判》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青少年名著快读1000部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502.《审判》
【点击作者】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奥地利小说家,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被誉为20世纪现代艺术的鼻祖。主要长篇小说有《美国》、《审判》、《城堡》,短篇小说《变形记》等。
【情节浓缩】
约瑟夫·K是银行的一名高级职员,任襄理职务。他在30岁生日的早晨突然被法院宣布逮捕了。奇怪的是K的被捕仅仅限于两名法院看守给他一声通知,对于速捕的理由K和两个看守都一无所知。K一再声称自己无罪,而看守则认为,法院对要逮捕的人一定是了解得一清二楚,决不会有差错。他们把K带到呆在另一房间的监督那儿,监督也不知道K究竟犯了什么罪,只是说:“您是被逮捕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您去做您的工作。您的日常生活方式也不会受到影响的。”于是K照常上下班,依然行动自由,同过去一样生活。
这天,K白天紧张工作,接受同事对他生日的友好祝愿。晚上回到寓所,他把早晨的事情告诉房东格鲁巴赫太太。房东太太劝慰他不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又觉得这件事确实玄妙。然后,K回到自己的房间,等待邻居比尔斯纳小姐回来,因为早晨来人曾把比尔斯纳小姐的房间弄乱了,他得向她表示歉意。比尔斯纳小姐回来后,K又把早晨的事告诉她,并请她给予帮助。她认为K在开玩笑。
几天后K接到电话通知,下星期日要对他的案情进行审讯。K心烦意乱地等到星期日,按照通知的地址,去远郊寻找预审法庭。法庭设在居民楼里,挤满了听众。K声言自己无罪,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大声谴责司法制度的腐败,揭露官吏的贪赃枉法,并决定不去理睬这桩案子。但到了第二个星期日,K自动去法庭。听差的妻子告诉他今天不开庭。他和那女人调笑了一阵,想请她帮助。后来进来一个学法律的大学生,强行把那个女人抱到预审法官处取乐。听差回来后K把他妻子的下落说了,听差敢怒而不敢言。听差对K的遭遇很同情,提出愿意带K去参观法院办公室。法院办公室设在阁楼上,一些被告正在等候结果。办公室空气污浊,K觉得昏昏沉沉,几乎晕倒。后来K被护送下楼,才恢复正常。
银行大楼的一间贮藏室里,某天晚上K发现那两名法院看守正挨鞭笞手的抽打。K询问缘由,其中一人说,由于K在预审法官处告发了他们,现在必须受到惩罚。K劝说鞭笞手无效,但又不敢声张,只好回家,茫然若失。
K的乡下叔叔卡尔获悉K受审的消息,特意赶到银行来看K。他劝K到乡下去,避开法院的纠缠。但K说案子的诉讼已经进行了,如躲到乡下去,意味着畏罪潜逃,他不能这样做。叔叔无奈,便领K去找律师胡尔德博士,请他帮助。患有心脏病的律师在卧床旁接待了叔侄两人,另有早先来到的法院首席书记一起参加谈话。他们的议论K不感兴趣,他借故溜了出去,来到律师的办公室,与律师的女护理莱尼说笑调情。K原来寄希望于比尔斯纳小姐和法庭听差的老婆帮助,结果都落了空。现在想靠这个小护理在律师跟前说好话,帮他了却这桩案子。莱尼很喜欢K,拿出这所房子的钥匙,说:“你什么时候想来就来。”K走出大门,叔叔已等了好长时间,怒骂道:“你怎么能这样做!你的案子本来开始有点眉目,你却把它完全搞坏了。”
那件案子一直萦绕在K的脑中,K也曾找过胡尔德律师几次。但这位律师总是用滔滔不绝的空话来敷衍K,几个月都写不出一份抗辩书。K已经有这样的印象,这个人不会替他出力。K想自己写抗辩书,但一方面觉得这是丢脸的事,另一方面又因为银行里竞争激烈,他正竭力往上爬,成为副经理的劲敌,必须全身心投入工作,做出成绩。可是他现在上班时总感到疲惫不堪,老是想着那件案子,无法投身于工作。
一天,K接待了一位工厂主,这位厂主知道K的诉讼案子,愿意介绍K认识一个为法官画像的画家,托他帮助了却案子。K放下工作,迫不及待地去找这位画家。副经理乘虚而入,接过K放弃的工作据为己有。K在银行的声望受到很大损害。K找到了画家蒂托雷利,他果然了解不少法院的内幕,并就开释的3种可能性讲了一通意见,认为无论是哪种开释都有可能第二次被捕、第三次被捕。K听得莫名其妙,沉默不语。最后画家向K推销自己的绘画,K胡乱买了一些,匆匆与画家告别。
K对胡尔德律师完全失去信心,决定解聘他。K在律师家遇见另一当事人布洛克,这个商人为自己的案子申诉了近20年,中间也换了几个律师,但递到法院去的抗辩书不是被束之高阁,就是成了一堆废纸。他被弄得倾家荡产,本人也近乎痴呆。K看在眼里,十分惊讶。
银行接待一位意大利客人,K接受陪同的任务,去参观本城的大教堂。约好两小时后在大教堂见面,K一人先到。他遇见一位神父,这神父向K讲了一个“法的门前”的寓言:“法”是有的,但“法”的门是进不去的,要找到“法”是不可能的,人只能低头服从。
在K31岁生日的前夕,两个穿着大礼服的人来到K的寓所把K抓走。他们把K架到郊外采石场,用屠刀把他戳死。K毫无反抗,只是在最后说:“像一条狗似的!”好像他人虽然死了,而失败的耻辱却依然存在于人间。
【作品赏析】
从表面上看,《审判》(又译《诉讼》)是一部荒诞的、非理性的小说,但它确实以崭新的手法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问题。这部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公民、主人公约瑟夫·K以莫须有罪名被逮捕,最后被处死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庞大的官僚机构和腐败的司法制度。卡夫卡没有正面去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而是选择了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司法制度,运用象征的、夸张的艺术手法,通过主人公内在情绪的发展变化,别具匠心地达到揭露社会现实的目的。在资本主义阶级对抗的社会里,异化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的特定现象,是带有普遍性的。 青少年名著快读100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