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青少年名著快读1000部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557.《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点击作者】
高尔基(1868~1936),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一个贫苦的木匠家庭,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
【情节浓缩】
伊万·阿基莫维奇·萨姆金是一个民粹主义者,他的第二个儿子就要降生了。为了给二儿子取一个独特的名字,他冥思苦想,但最后还是取了一个普通的名字:克里姆。克里姆·萨姆金生长在这个自由主义民粹派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家庭,从小接受资产阶级的哲学教育。长辈和老师都教育他要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希望他能说出一些特殊的话,做出一些特别的举动来。他从小就学会了妒忌别人、保护自己,期望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在学校时,他暗地里告发了一个打破玻璃的同学。另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在河里滑冰,两个小伙伴鲍里斯和索莫娃不幸掉进了冰窟窿里,正在水里挣扎,他和另一个小伙伴莉吉雅看见后,赶快跑过来。莉吉雅叫克里姆把皮带扔给他们,自己便回去叫人。
克里姆解下皮带把一头扔进水里,鲍里斯抓住了另一头,正挣扎着要爬上来,克里姆尖叫一声,闭上眼睛,把手里的皮带松开了。等他睁开眼时,鲍里斯和索莫娃已被冲到冰底下去了。这件事他一辈子都记得,但从来没有对人说过,而是自欺欺人地重复别人的一句话:“也许根本就没有小孩来过吧。”他学习不好,便想办法抬高自己的身价。他自己想出了一种走路的姿势,觉得这种姿势能给他增添点神气。他听长辈说过,“寡言者显得更聪明”,于是他决定尽可能少说话。他喜欢探索同学们身上的缺点,因此不但学会了敏锐地发现别人身上愚蠢可笑的东西,而且还会巧妙地当着这个人的面指出另一个人的毛病,结果同学们都很讨厌他。他还会在是与否二者之间巧妙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就显得他是一个善于思考、会用脑筋的人。
中学毕业后,克里姆·萨姆金在彼得堡一所大学攻读法律。但大学的课程他不感兴趣,他到处鬼混,先后结识了许多不同思想倾向的人。
其中有新闻记者图罗博叶夫,妇科医生罗卡罗夫,音乐教师斯皮瓦克、羽毛商柳托夫、密探米特罗万诺夫、无耻之徒德罗诺夫、交际花阿琳娜等。他同库兹涅佐夫等革命者却格格不入。他觉得周围的人都在挤逼着他,“这些外来的干扰妨碍我给自己的个性确立一个固定不移的界线”;“归根到底,我之所以能引人注目,仅仅是因为我置身于众人之外,并且保持缄默”。克里姆有时自视很高,有时又觉得不如别人。他在探索他所熟悉的各种思想时,却没有给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思想。这是因为他并没有自己的思想,全都是别人的东西。他觉得,在他的心灵里塞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和一些卖弄聪明的玩意儿。他根本不相信有真理的存在:“我什么也不知,什么也不晓,什么信仰都没有,我对你们说的都是真话!你们虽然装成有信仰的人,其实都是些谎言家!所谓的真理,根本不是真理,不过是些破烂、垃圾。”克里姆·萨姆金喜欢女色,在不同时期他先后同颓废派涅哈叶娃、女奸细尼康诺娃厮混、与色情狂莉吉雅、女商人玛琳娜、暗娼玛尔加丽塔、叶莲娜等同居。他同瓦尔瓦拉结婚,但并没有爱情。
1896年5月14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在莫斯科举行登基大典。这一天莫斯科按照亚洲的风格艳装打扮起来,成千上万的人一早便拥向霍登广场。人们为了争夺沙皇赏赐的礼品,挤成一团,许多人被挤倒、踩死,酿成了骇人听闻的霍登惨剧。莫斯科街头群情激奋,许多人发表演说,揭露、抗议沙皇的罪行。革命者号召人民起来革命。克里姆·萨姆金则认为:在为了争夺一小包廉价糖果,竟有成千上万人相互践踏而死的国家里,幻想闹革命,该有多么愚蠢。
大学毕业后,克里姆·萨姆金回到莫斯科做一家保险公司律师的帮办。进入社会后,他纵横阐阖、八面玲珑,很快成了一位地位显赫的、甚至是受人尊敬的人物。他巧妙地不是站在各种社会潮流的横断面上,就是站在它们的中心,然而他却不同任何一派勾结,只同一些团体和小组混得很熟;他对大家都抱同情态度,有时甚至给一点帮助,但以没有很大的危险性为前提。他那匀称的体态、严峻的面容,还有那撮小胡子、不大洪亮的声调,加上他随时能说出使过度的灼热冷却下来的语言……这些都使他显得是一个有知识的或一个无所不知的人。透过他的眼镜片,可以看见他一双浅蓝发暗的眼睛;他的目光直视谈话人的面孔,颇能为自己的眼神增添一种扑朔迷离的色彩。
克里姆·萨姆金似乎没有固定的政治态度,起初他信过民粹主义,后来又戴过马克思主义的假面具。至1905年革命前夕,克里姆又成了社会民主党人,他同时与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有来往,甚至还被捕过。其实他对各种思潮、各个党派都持怀疑态度,他既不信沙皇,也不相信革命力量。骨子里他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个人主义者。他的信条是:“做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人”,“我不是祭司,也非牺牲品,而是一个自由人。”
当莫斯科出现了对立的街垒时,克里姆·萨姆金住的房子恰好是在两个街垒之间:双方进行的战斗场面,街垒守卫者的活动,打死保安局奸细的细节等都历历在目,克里姆·萨姆金对革命感到了恐惧。他虽然为起义者递过情报,但他并不赞成起义,他认为他自己是间接地不得已地参加了“这种疯狂的运动”。12月莫斯科工人起义失败后,他离开莫斯科,躲到一个小城镇去,同一个童年时的女友、现在的富商玛琳娜姘居。一段时间后,他离开玛琳娜,出国到了柏林,然后又到了日内瓦和巴黎。国外的生活也没有使他感到愉快,终于又回到了俄国。回国后他得知玛琳娜已被人枪杀。不久,妻子瓦尔瓦拉也病逝了。最后是孑然一身,但他从死去的妻子那里得到一笔数量很可观的遗产。
克里姆·萨姆金曾野心勃勃地想在资产阶级社会中争得权势和地位,但他是一个“中等才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能力和毅力都不够,既当不成作家,又当不成政党的领袖,更当不上临时政府的部长。不过他的思想和信仰却越来越走向反动了。1917年2月时,他仍在奔走、挣扎,但仍一事无成。1917年4月当列宁从国外回到俄国时,克里姆·萨姆金已感觉到:“列宁是他的私敌”。“想到这个人的名字引起的轰动,想到千千万万的人都在倾听他的声音,他感到奇怪,并非常恼恨”。
克里姆·萨姆金最后死在街头。游行的群众踏着他的尸体前进。
【作品赏析】
《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著名的4卷长篇史诗巨著。对于这部作品的分析和欣赏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角度,既可以从它的思想意义、历史纪实方面,也可以从其精湛的艺术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手段方面去把握。 青少年名著快读100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