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卡拉玛佐夫兄弟》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青少年名著快读1000部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538.《卡拉玛佐夫兄弟》
【点击作者】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出生于一个贵族地主家庭,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俄国和欧美的许多现代意识流派作家则把他奉为自己的鼻祖。代表作有《穷人》、《罪与罚》、《卡拉玛佐夫兄弟》等。
【情节浓缩】
19世纪60年代,沙皇统治下的旧俄。外省某县城里住着一个暴发户。一家父子、兄弟间因金钱和情欲生发了一次次扣人心弦的冲突,最后酿成父亲被谋杀、长子受指控被捕入狱,次子声言他才是凶手,而亲手弑父的凶杀者上吊等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悲剧。
父亲费奥多尔·卡拉玛佐夫,是一位有名无实的地主。他从几乎一无所有的困境中发迹,开始经营酒吧、钱庄等心狠手辣的生意,而成为积聚了10余万卢布家产的暴发户。这个“一家之长”纵欲、贪婪,是一个无法抑制自己强烈而狂热的物欲与淫荡的化身,同时,也是个自身堕落还要对身旁的人散播堕落思想的人。卡拉玛佐夫结过两次婚。第一个妻子出身于富有的贵族家庭,渴慕妇女解放,她把荒唐不羁的卡拉玛佐夫当作反抗社会的英雄,毅然与他私奔。婚后,她发现丈夫是个无耻的小人,又爱上了一个穷教员,逃亡彼得堡,不久就死了,留下一个3岁的儿子,名叫德米特里。卡拉玛佐夫的第二个妻子是一位孤女,因不堪养母虐待,便私自与他结婚,她天真而有点歇斯底里,受不了丈夫那种放荡生活的折磨,8年之后也去世了,留下两个儿子,大的叫伊凡,小的叫阿廖沙。
大儿子德米特里粗野率直、狂暴任性,由其父老卡拉玛佐夫身上遗传了“卡拉玛佐夫式”的无法抑制的热情,同时也具备了典型的俄国男子汉的单纯。他虽耽于酒色,并且不断滋事,但在他的心里仍然存在着对高洁的憧憬。德米特里中学没有读完就进入军事学校,以后到高加索服役,在一个铁路线上的旅部里当副官。有一次,他的上司——一位老中校因挪用公款,名誉和生命危在旦夕。中校的二女儿,漂亮而又高傲的卡捷琳娜,为了拯救父亲,不得不同意德米特里提出的办法,亲自只身一人到他住处去借钱。后来,老中校死了,卡捷琳娜回到莫斯科,并意外地继承了亲戚的一大宗遗产,成了富家小姐。她与德米特里订了婚。28岁的德米特里带着未婚妻回家省亲,向父亲索要母亲留给他的遗产。但在故乡小城里,德米特里爱上了姿色惊人的艺妓格鲁申卡,而对未婚妻卡捷琳娜却完全变了心,不料他父亲老卡拉玛佐夫也疯狂地爱着这个格鲁申卡,甚至要求与这个女子结婚,德米特里被格鲁中卡的肉体美深深吸引住了,他抛弃卡捷琳娜,仇视父亲,甚至已到想弑父的地步。
二儿子伊凡,对社会抱着犬儒主义的怀疑嘲弄态度,他是一位大学理科毕业生,24岁的聪明青年,富于哲理思辨能力,其父老卡拉玛佐夫那种蔑视人的观念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在他身上。他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世俗的一般道德准则,并且创造出独特的理论——“既然上帝不存在,那么人能做一切的事”。伊凡是个无神论者,虚无主义者。他的身上也流着老卡拉玛佐夫的血液,他在家乡时,同父亲住在一起,常常调解哥哥与父亲之间的纠纷,当德米特里对卡捷琳娜交心时,伊凡却深深爱上了卡捷琳娜。如果说德米特里是在肉体上憎恶其父的话,那么,伊凡则是在意识中憎恶其父的。伊凡同父亲的仆人斯米尔加科夫相处得很投机,他在精神上给了后者以相当的影响。
小儿子阿廖沙是个修道士,是一位纯真无邪的青年。他最钦佩的人是在修道院里当主持的佐西玛长老。任何人,包括他的父亲老卡拉玛佐夫都疼爱他,一并称他为天使。但是,阿廖沙的身上也流着老卡拉玛佐夫的血液,这点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阿廖沙有着仁慈、善良的天性,容忍一切,毫无怨艾。他遵照佐西玛长老临终前的嘱咐,离开修道院,重返世俗社会。人们无不热爱和信赖他。德米特里甘心向他忏悔,把一切都告诉他;卡捷琳娜把阿廖沙当作知己;连一心想诱惑他的格鲁申卡在见到他之后,也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卑鄙,因而把他当作最可信赖的朋友,向他倾诉自己的不幸和苦恼。阿廖沙善于在这些被情欲和贪婪弄得疯狂的人身上,看到他们灵魂的闪光,真心地爱他们。正是阿廖沙使一群互为仇敌的人们变成了相亲相爱的朋友,他是用基督教的博爱去拯救这罪恶世界上千千万万“迷途”的灵魂的。
德米特里、伊凡、阿廖沙这三兄弟是老卡拉玛佐夫先后与两位妻子生的儿子,斯米尔加科夫则是费奥多尔与一流浪街头的白痴女子所生的孩子。这个私生子的母亲在产后就死了,婴儿由葛利高里夫妇养育成人,但从来不知感恩。斯米尔加科夫伪装忠实,深得老主人的信赖,了解老主人的一切隐私。他是一个轻率而狡猾的人,由于身受特别待遇——仆人兼私生子的双重身份,他对父亲的憎恨,比任何人都强烈;又由于他的生母是个白痴,他天生有癫痫症。
卡拉玛佐夫一家里父兄子弟围绕着金钱与情欲而展开的戏剧性冲突的高潮,乃是为父的费奥多尔突然被谋杀,除了斯米尔加科夫因事发当晚正患癫痫病而未被怀疑外,每个兄弟都有杀父嫌疑。而由于受到在外行为放荡,明目张胆地与父亲争风吃醋并且逼迫老卡拉玛佐夫交出其母遗产的各种指控,即将与格鲁申卡结婚的长子德米特里,自然地成为被告而遭逮捕。
实际上,是斯米尔加科夫杀死了他的生父,这个老卡拉玛佐夫的私生子兼仆人,为自己在长期卑屈的处境下郁积起来的怨毒情绪所驱使,终于利用一家父子兄弟间的不和,冷酷地谋杀了自己的生父。
然而,真正的凶手——思想理论,精神意识意义上的凶手却是次子——伊凡·卡拉玛佐夫。正是伊凡的那种“既否定神便一切都可以做”的理论,促使斯米尔加科夫借癫痫症发作为掩护杀了父亲。在判决德米特里的前一天,斯米尔加科夫去找伊凡,说出事情真相,并指责伊凡才是真正的杀手凶手,随即自杀身亡。
在公开审判大会上,原是证人的伊凡突然大声喊叫道:“是我指使那家伙(斯米尔加科夫)去杀他的!”证人卡捷琳娜却突然出示一封德米特里亲笔所写而有杀父之嫌的信,原告德米特里认为,自己虽未亲自下手,但杀父的意念却未曾消失过,因此,也算是杀了父亲,于是,他以令人不可思议的明朗心情,接受了20年有期徒刑的判决。
结果是,费奥多尔被亲生儿子杀死,德米特里涉嫌入狱,葬送一生;伊凡内咎自责,神经错乱;斯米尔加科夫也因精神崩溃,上吊自杀,卡拉玛佐夫一家人中,只剩下阿廖沙孤身一人弃家远游,继续用基督教的博爱去拯救这罪恶的世界,去拯救那千千万万像德米特里,像伊凡那样“堕入迷途”的魂灵。
【作品赏析】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长篇中则倾心于刻画出人的心灵深处意识流变的共同状态,执著于向人们显示他的人物的心态是什么同时又是什么。作者醉心于心理空间内人物变态意识的共时性跃动,写出同一时间内(瞬间内)人的多种意识的相互渗透、相互干预、相互影响,呈现那不能相容的意识的“共生”,塑造“天使般的魔鬼,在愚蠢中如此聪颖,在智慧中如此愚昧,是白痴又是罪犯,是圣贤又是坏蛋”——这种“不自然的混合”性格,或者说,有着某种共时心态的性格。《卡拉玛佐夫兄弟》中伊凡·卡拉玛佐夫,就是这种具有共时心态结构的一个典型性格。 青少年名著快读100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