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奥勃洛摩夫》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青少年名著快读1000部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528.《奥勃洛摩夫》
【点击作者】
伊·亚·冈察洛夫(1812~1891),俄国作家。生于辛比尔斯克市一个富裕粮商之家。1831~1834年就读于莫斯科大学语文系。1852~1854年随海军中将普佳京乘战舰作环球航行;后写长篇游记《战舰“巴拉达”号》。小说代表作《因祸得福》、《奥勃洛莫夫》、《平凡的故事》等。
【情节浓缩】
伊里亚·伊里奇·奥勃洛摩夫年纪在三十二三岁,外貌可亲,生着一双深灰色的眼睛,身体由于缺少新鲜空气和缺少活动,已经发胖。他性格温和,有文化教养,动作带着一种优雅的懒散,遇到什么事,先是不安、疑惑、恐惧,继而化作一声叹息,消逝在冷淡或者瞌睡当中。他喜爱平静和在床上遐想,或睡懒觉。
论出身,奥勃洛摩夫是贵族。自他父母过世后,他就成为领地奥勃洛摩夫卡唯一的主人,拥有350个农奴。他少年时代曾经在寄宿学校读书到15岁,后来又被送到莫斯科读书,修完了必修的课程,不过他认为,这些学问对在他的领地奥勃洛摩夫卡生活一点用处也没有。年轻时他还怀有种种憧憬和希望,对命运和自己本身还有许多期待,还想在人生的舞台露一露头角,因此,为投身宦途来到彼得堡,在衙门里做了十等文官。奥勃洛摩夫在衙门里的工作是写“记录簿”。天天写,日日写,他感到非常厌烦,这样对付着干了两年,就递了辞呈。
他也曾出入社交场合,从美女们那里领略过不少温柔,但是他从未被她们俘虏过,因为他以为亲近女人有很多麻烦,所以对于她们,他多半是敬而远之。
他逐渐变得一天一天地足不出户了。这样他在彼得堡度过了12年。12年当中他从未到自己的领地去过一次,对自己的经济也不大清楚,一切都由同他一块儿长大的同窗好友施托尔兹替他操心。
一天早晨,奥勃洛摩夫一反常例,8点钟就醒了,因为有一件事干扰了他:村长前天来信报告收成不好,要少缴2000卢布。他为此苦恼,打算早点起床,好好想一想,拟定一个整顿自己的领地的改革计划。他在床上想这件事的时候,又睡了半小时。他在床上喝过早茶,已经9点钟了。他一次又一次地呼唤他的仆人查哈尔,为他准备洗脸水,拿手帕,找村长的来信。
查哈尔是一个50多岁的老仆人,早年曾经侍候过故去的老主人。他虽然赤诚地效忠主人,但却没有一天不向主人撒谎。他天性懒惰,并且常常擅自从主人那里拿点小钱用用。从表面上看,他阴郁和蛮横,然而心地却很善良。他就住在与伊里亚·伊里奇隔一条小过道的屋里,通常坐在炉炕上打瞌睡。
查哈尔边听少爷的吩咐,边向他报告说:房东要翻修房子,请他们搬家,肉店等几个铺子要钱,请他核对一下账单。奥勃洛摩夫为这种日常小事感到非常惶恐不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叹息。
奥勃洛摩夫在12点钟以前,躺在床上先后接待了5位客人。最先来的客人邀请奥勃洛摩夫5月1日去叶卡德琳霍夫游玩,并说他还有10个地方要去,人生在世多么有趣。奥勃洛摩夫拒绝他的邀请。客人走后,奥勃洛摩夫感叹道:一天跑10个地方,可真不幸。他庆幸自己躺在床上保持着恬静和人的尊严。
接着奥勃洛摩夫从前的同事、新近当上科长的苏特宾斯基来访,邀请他出游。奥勃洛摩夫同样拒绝了。客人走后,奥勃洛摩夫感叹道:从早到晚办公,糟蹋了自己的智慧、意志和感情,真是不幸。
随之,奥勃洛摩夫拒绝了第3位、第4位、第5位邀请他出游的客人。中午12点钟了,奥勃洛摩夫才起床,扶着查哈尔走到大圈手椅上坐下,由查哈尔给他梳了头。
奥勃洛摩夫的一位熟悉的医生顺路来看望他,并警告他说,如果再这样天天躺着,少活动,吃油腻的食物,那么过不了三两年就会中风的。医生建议他去国外散散心。但是医生走后,奥勃洛摩夫不久就睡着了,进入了梦乡。
他梦见了奥勃洛摩夫卡,这个世界上的平静的一隅。他在那里,在父母身边度过了安宁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父母百般疼爱他。三四个仆人侍候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什么事也不做、什么事也不会做的日子。
下午4点钟了。查哈尔大声从梦乡里叫醒了奥勃洛摩夫。这时,他的同窗好友施托尔兹来看望他了。
施托尔兹与奥勃洛摩夫同年,父亲是德国入,母亲是俄国人,小时受到过严格的教育。他做过官,后来辞官做出口生意,与入合伙经营一家公司,有了相当的资本。他生活有计划,珍惜时间,善于驾驭自己的感情,坚毅地、精神饱满地按照既定目标去奋斗。他真诚地对待奥勃洛摩夫,帮助他。奥勃洛摩夫也喜欢和信赖他,常常盼望他来。
施托尔兹想方设法让奥勃洛摩夫从床上起来,拉他走出家门,到外面去活动,不让他在懒惰中过日子。但是奥勃洛摩夫喜欢的却是不动的宁静生活。他向施托尔兹描绘了一番自己的理想生活:宁静的乡村,花园,田野,露台,爱妻,好友,美好的饭食,无忧无虑……施托尔兹听后对他说,这不是生活,这是奥勃洛摩夫式的乌托邦,这是“奥勃洛摩夫性格”。施托尔兹说:“我要从这里把你带走,先带你到国外,再带你到乡下去,你会瘦一些,不再感到忧郁,在那里我们还要找工作……”“时不再来,机不可失”。
施托尔兹的话果然生效了,第二天奥勃洛摩夫一醒来就下床了,开始思考问题和准备做事。他答应出国,施托尔兹先走,他将在巴黎与他相会。他办了护照,买了一应物品,家中的东西也搬到维堡区他的熟人塔朗切耶夫的教亲普希尼钦娜太太那里。虽然一切已经准备就绪,但是却始终没有动身。
施托尔兹出国前,把奥勃洛摩夫介绍给自己的女友奥尔迦和她的婶母。施托尔兹托付奥尔迦照看奥勃洛摩夫,不要让他待在家里,躺在床上。恰巧奥尔迦和婶母住的别墅对面有一所空房子,奥勃洛摩夫租下来住在那里。
奥尔迦是一个20岁的姑娘,性情温柔而倔强,充满朝气,很有自信心,喜欢唱歌。她的歌声令奥勃洛摩夫感动。奥勃洛摩夫从心里喜欢她。他送鲜花给她,和她一起看书,游山玩水。他很久没有感受到在自己身上有这样的朝气和力量了。他脱口而出,向她表示了爱情,她接受了。他感到生活的大门又向他敞开了,爱情像充沛而澄清的泉水一样喷涌出来。他看书,有时还打算写计划,东奔西跑。奥尔迦时常向他提出一些问题,他必须花时间阅读,寻找答案。
不久,他就感到恋爱使他疲惫不堪了,他很痛苦。他知道他要得到爱情的幸福,必须尽天职,而尽天职是很艰苦的,是他力所不及的。他应该同奥尔迦分手,免得铸成大错。于是他给奥尔迦写了一封信,表示结束这场爱情,两人不再见面。奥尔迦读过信后,伤心地哭了。她对奥勃洛摩夫说:“您是害怕跌进‘深渊’,您是害怕将来会受到我不再爱您的侮辱。”奥尔迦说她爱他。奥勃洛摩夫后悔写了这封信。他突然想到,如果奥尔迦像他一样害怕遥远的未来的风暴,赞成断绝往来,彼此相忘,那么他就要辞别奥尔迦,跟着到来的将是一个漫长的黑夜。这不就是死吗!
他们两人和好如初了,而且准备结婚。奥勃洛摩夫的爱情是富于幻想的,常常有抽象的性质,而奥尔迦的爱情却是务实的。这样奥勃洛摩夫不得不为结婚找房子,去法院,筹备费用,然而这一切事情都是奥勃洛摩夫不会做的,加上他领地的委托人是个骗子,他从那里取不到分文钱,婚期只能往后推迟一年。奥尔迦终于从期待的痛苦中醒悟了,即使她再等上一年也不会有任何结果的,她没有力量使奥勃洛摩夫再生。奥勃洛摩夫也认识到他无法改掉他的奥勃洛摩夫性格。他们分手了。两人都大病了一场。
奥尔迦在国外遇见施托尔兹,向他诉说了同奥勃洛摩夫恋爱的痛苦经过。施托尔兹爱上了她,同她结了婚。他们两人依旧真心地记挂着奥勃洛摩夫。回国后施托尔兹来看望他,拆穿骗他钱财的委托人的把戏,把他从贫困中挽救出来。
奥勃洛摩夫得知奥尔迦嫁给了施托尔兹,感到庆幸。他自己也找到了幸福的归宿,住在维堡区普希尼钦娜家的房子里,过着没有人打扰、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房东太太普希尼钦娜体贴入微的照顾他,他也喜欢这个心地善良、从早到晚忙于家务的女人。他们结了婚,生了个男孩,起名叫安得烈,以纪念自己的忠实朋友施托尔兹。
几年过去了,奥勃洛摩夫中风死去,安葬在普希尼钦娜家附近的墓地。他的儿子由施托尔兹夫妇领去抚养。他的忠仆查哈尔虽然已经沦为乞丐,但是不愿意离开自己主人的墓地所在的地方。
【作品赏析】
《奥勃洛摩夫》是作者于1859年发表的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长篇小说。作品出现在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夕,是对地主老爷的生活方式的一个沉重打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长篇小说共4部,其情节结构、形象体系、各种描写手法、人物的自白和对话,一切都围绕着主人公奥勃洛摩夫进行,揭示这个宗法制农奴社会的活生生的典型人物——习惯于躺着的、懒惰的地主少爷,不善于生活,什么也不会做,最后中风死去。 青少年名著快读100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