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精装修订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自序
这是一本让你轻松读懂《孙子兵法》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书。
本书每一条兵法后面,都有战例。其中一些战例,在兵法的不同篇章反复出现,也就帮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去看同一场战役,真正把仗是怎么打的看懂了,也就把兵法的思想理念、战略战术看懂了。就好像我们坐着直升飞机,飞到古代战场上空,而孙子坐在旁边给你做解说员,讲这战斗双方,一步一步是怎么打的。
在其中一些篇章,由于作者的工作背景,也夹杂一些关于企业管理和商业竞争的感悟议论,但那只是随想而至的议论而已,本书并不是一本“从孙子兵法看企业管理或商战”的书,而是一本真正讲透《孙子兵法》原意的书。
历代为孙子继绝学,注解孙子,被后世承认的,有十一人,就是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本书在《十一家注孙子》基础上,首先继承这十一位注家的研究成果,再做深入的讲解。
哪十一位呢?曹操、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hào)、王皙、梅尧臣、何氏、张预。
曹操是第一个注孙子的,他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
“我看了那么多兵书战策,孙子是最深刻的,但世人并不掌握他的思想本质,所以我写了注解。”
曹操一生征战,文治武功都是千古英杰,所以他的注解是最准确、最受重视的,本书也大量遵从他的注解。可惜的是,他注得太简略了。因为他是专业人士嘛,不是为普通人写的注解,他还说孙子太烦富呢。我们希望他多写点,但他写得比孙子还少。
孟氏名字及籍贯身世均不详,甚至朝代也不确定,可能是南朝梁人。他的注解传下来不多,但毕竟传下来了,也有可取之处。
李筌是唐朝人,大概在唐玄宗时期,曾经在少林寺旁边那个少室山隐居修道,后来由“少室布衣”升任荆南节度判官,最后官至刺史。他口气很大,说曹操注的错误太多,所以他重注一遍。曹操注的,我真没发现有什么错的地方,不过李筌注得也挺好。
贾林,唐德宗时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的幕僚,曾为李抱真游说王武俊而破朱泚(cǐ),封武威郡王,拜神策统军。所以他本身也是一个军事家。他的注,也很简略,看来是忙着打仗,抽空注几笔。
杜佑,这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唐朝中叶的宰相,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痛定思痛,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以三十六年的功力博览古今典籍和历代名贤论议,考溯各种典章制度的源流,以“往昔是非”,“为来今龟镜”,撰成二百卷的巨著《通典》,为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史称《杜佑通典》。《通典》收录了《孙子兵法》,也对之有“训解”。十一家注中的杜佑注,就是从《通典》中来。
杜佑的注,当然是高屋建瓴,相当权威了。
杜牧,杜牧是杜佑的孙子,是曹操之后成就最大,影响也最大的注家。他的注最丰富,而且引用了很多的战史战例,本书选译最多的,也是他的注。
杜牧是唐代大诗人,咱们从小就会背诵他的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还有: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还有一首,一般人不太熟悉,写他自己家世的: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这“家集二百编”,就是指他祖父杜佑编撰的《通典》二百卷。
他家世豪富,又才华横溢,再好谈兵,难免恃才狂傲。他的注,往往上来就是四个字:“曹说非也!”曹操说得不对!然后他上来说一通。
咱们两相比较,当然都愿意信曹操,而不是信杜牧,毕竟人家曹操才是带兵的。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杜牧说曹操不对,他又写一通的,也不是杜牧写的不对。他跟人家曹操说的不是一个事儿。杜牧诗比曹操写得好,打仗他没打过,才情有余,学力不足,又无实战经验,所以他理解不了曹操说的话。
孔子说:“恭则不侮”,你态度恭敬,就没有人来侮辱你。你态度不恭敬,就要被人侮辱了。《大学》说:“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你说别人难听,就有人拿难听话说你。杜牧老说曹操不对,后面就有人专门说他不对。
这个人就是陈皞,杜牧到处说曹操不对,陈皞就觉得他流毒甚广,有必要正本清源,他的注解里,就大量出现“杜说非也,曹说是”,要“拨乱反正”了。
陈皞是晚唐人,史书说,“陈皞以曹公注隐微,杜牧注疏阔,更为之注。”他也是要为往圣继绝学,孙子留下这么了不起一本书,曹操注了,但曹注比较简略,而且太专业,普通人看不懂,看不懂孙子的,也看不懂曹注。杜牧注得倒是详细,也丰富也通俗,但有的地方又不准确,不严谨。所以他在前面两人基础上,再注解一遍。
曹操、杜牧、陈皞,这三个人的注合起来,史称《三家注》,三家注结合起来学习,收获就比较可观了。
以上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五人,都是唐朝人。十一家注孙子里,唐朝的就占了五家。因为安史之乱之后,天下大乱,年年征战,所以大家都研究兵法。杜牧出生在宰相之家,又是大诗人,他也要谈兵,这就是时代特色了。
第二个重视兵法的朝代,是宋朝,开国后是休养生息,天下承平日久之后,从面临西夏李元昊叛乱开始,之后又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压力,朝中却已经没有能征之将,国内无惯战之兵。
怎么办,找书看。
于是大家都研究兵法,最后政府编辑成《武经七书》,作为军事教科书。《孙子兵法》成为武经之首,也是在宋朝由政府确立的。
王皙注孙子兵法,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不过王皙的具体籍贯生平,已不可考据了。
再一个是梅尧臣,这也是个大诗人,跟欧阳修是好朋友。他的注简切严整,质量很高,本书也选译了不少。
何氏,具体名字,什么时代人,都不清楚,留下的注文也不多,但至少有资格留下来。
最后一位是张预,南宋时人,他不仅注了孙子兵法,还写了一本《百将传》,他的功夫下得深,注解质量很高,本书也选用不少。
以上是《十一家注孙子》的十一位往圣先贤。但毕竟都是古人古文,有个别的地方,反复研究各家注解,还是不能准确辨析,我就找现代人的注本。
各种注解研究孙子兵法的专家著作很多,但大多是当“学术研究”,不是真正的“军事研究”,就是说他研究是为了做学问,为了讲说,不是为了打仗。这出发点不同,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有时候甚至南辕北辙。
后来终于找到一本,就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郭化若《孙子兵法译注》。
郭化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黄埔军校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做过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他的孙子兵法译注,非常精确,所以若古人说法不一,我也拿不准的地方,就参照他的解读。
中国读书人的最高追求,宋儒张载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本小书,希望能帮助读者,继孙子之绝学。
是为序。
华杉
2014年12月28日于上海
华与华书房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精装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