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明影侯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大明的海疆非常大。
海疆之外,有无数的资源。
从后世来的方中愈,自然知晓海洋的资源有多么的丰富,虽然目前他们还没有能力征服大海。
可是并不代表有些东西他们不能用。
不说别的,海运也比陆运要强吧!
这个时候离后来的大航海时代还比较远。
朝廷,如果能在这个时候占据先机,将对于以后的发展无限的可能。
所以他还是希望近期能够好好的把这件事情做好。
昨天晚上她,已经在自家房里思考了很久很久,拿出之前自己的笔记本。
在上面写写画画,填充补充。
那上面很多内容都是,他刚到京师的时候写来的。
那个时候他还不太了解大明的规则,也没办法对这里的事情做一下,统一的概括,不过现在好了,这么长时间以来,他了解的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而且身边还有那么人的帮助,所以想获得一些资料,也是轻而易举的。
所以他又对自己的计划做了一些调整和补充。
没有完美的计划,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梦想。
他只是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这件事情做得很好。
给大家以希望。
看着自己手里把手写出来的东西。
中愈心里还是挺满足的,他只想做到这些,还很困难。
大明的百姓,还有很多人都吃不上粮食或者说吃不饱,顶多是过日子罢了。
光解决这一点就不是简单的事情。
所以他还是希望能跟陛下说说做很多的事情。
皇宫里的奏对,还在进行,外界,却已经闹翻了天。
长兴侯长子,耿璇将要到方中愈身边做幕僚的消息,已经传出去了。
之前他们看不懂,现在他们多少有些懂了,这是站队的意思。
只是长兴侯耿炳文是什么想法了?
他现在已经是侯爵了。
长子耿璇以后会继承他的爵位。
现在去站在方中愈那边,是相信方中愈以后走的比他更远吗?
难道是国公?
封王倒是没有人想过,异姓王已经很久没有封过了。
汉家朝廷,封异姓王的下场都不太好。
大部分都是死后追封的。
不过人们的想法归想法,有些话还是不能说的。
现在朝廷的权势已经达到了,他们无法掌控的地步。
再加上之前燕王平叛战争的平定,让更多的武将站了起来。
所以朝廷的声望在这一刻达到了更高峰,至少比之前要高的很多。
讨论归讨论,但是说一些大不敬的话也是会犯忌讳的。
锦衣卫如今这么强大,说不定什么时候锦衣卫就露出了獠牙,带着他们。
“海疆确实足够大,不过太祖高皇帝封海也是历来有之的。
朕要是想做这件事情的话,恐怕还有些困难。”
朱允炆之前其实也知道,中愈拿出大明混一图的精修版的时候,就刻意的将大海的轮廓画了出来,建文皇帝之前还不相信。
但是后来也慢慢的发现,确实有了这样的情况存在。
所以他也懂得了,中愈的意思。
“陛下,这个其实不难。民间还是有不少商家力量的。办法总是会有的,只要咱们多加讨论,这些事情还是能够处理的。”
中愈说的不是假话,民间的商家力量还是挺强大的,至少他们走海运也是能走的,不过战船的话就比较困难了。
“你是想把商船改成战船?”
建文皇帝朱允文虽然久居深宫,但是对于外面的船只还是了解的,大明,其实也有水师的,只不过没有那么的强大,也因为长久没有打过水战和海战了,所以并不受重视。
“陛下,这只是承担一部分计划。商船改战船确实是有必要的,在咱们没有更多的能力建造更大更好的战船的情况下,商船改战船也是能做的,不过战斗力可能就没有那么好了。以后的话可能会研发更大的船只。现在只能说凑合用了,毕竟咱们还没有能够成战的士兵。”
中愈不是瞧不起大明水师,残留的那些士兵。
只是因为他们已经太久没有执行过,那样大型的任务了。
本事基本上已经荒废了。
要想有一支强大的很大明海军还得不断地慢慢来。
“既然你已经有想法了,那就你一个条陈上来,大家讨论讨论。”
建文皇帝朱允文知晓,这一切做起来都有困难,处处都得花钱。
可是中愈给他描绘的那幅盛大的场景,让他却又不断的告诉自己是可以做的,那里有着梦想在线的,他们。
大唐盛世,在后世的汉家天下中都是令人向往的。
那种万国来朝的场面,让建文皇帝很是羡慕。
海外也有国家和臣民前来。
不说别的,遣唐使那个时候可是很多的。
所以建文皇帝朱允文还是相信中愈的判断的。
“臣,知晓了,会尽快拿出一个初步的方案给陛下审阅的。”
中愈其实现在想的比较多,他知晓拔苗助长不是个好主意,但是却没有办法。
有些东西都是成串型的,如果一样做不好,其他的都做不好。
“陛下,其实臣的计划并不保险。如果做成了陛下将是千古一帝,万古之君。可要是做不成,臣将会是千古罪人。”
功劳是建文皇帝朱允文的,罪过自然是方中愈的。
这件事情的结果不会改变。
不管做还是不做,所有的功劳都是皇家的。
这一点中愈比什么人都看得清楚。
所以大明报和逊志报宣传的,都是大明的将士,大明的百姓,大明的朝廷,皇家。
从来没有刻意的去宣传过方中愈。
虽然百姓们都知晓一切,都跟他脱不了干洗,但是看看得懂的人自然知晓,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看不懂的人也就看不懂了。
建文皇帝朱允文自然知晓,这些事情。
天子是没有错的。
之前他发表罪己诏的时候,也是向天下臣民表示他有错。
但是这么久以来,谁还记得他做了这些错事呢?
那些错事都是百官们做的。
连方中愈自己都承认那些错是他们没有做好。
虽然跟他们的关系并不大。
“你想好了没有?”
建文皇帝朱允文信誓旦旦地看着方中愈。
“回陛下,臣想好了。”
“既然想好了,那就去做,朕相信。你会给朕带来好消息的。”
不管是什么原因,建文皇帝,朱允文,此时表达了最大的信任,他相信中愈做的那件事会成功的。
从他自己内心来讲,他并不想站在太祖高皇帝的羽翼下,带领着这个国家慢慢沉寂,然后走向灭亡。
皇家是最不相信万万岁的,也不相信,国祚绵延,万世。
他比谁都清楚,一个王朝有兴盛也有衰败的时候。
既然中愈给了他一个可以延续王朝性命的方法,他自然要仅仅的抓住了。
“臣叩谢陛下信任。”
方中愈从凳子上起身,收起他那玩世不恭的样子,跪下来向建文皇帝朱允文表达了自己的谢意。
也许换一个人前来,建文皇帝朱允文不一定能给他这么大的信任,或者说换一个皇帝恐怕就没有人愿意听方中愈说这样的话。
“起来吧。虽然朕愿意给你这个机会,但还是希望你不要掉以轻心,这件事情还是要很慎重的做的。”
方中愈在赌博,建文皇帝同样在赌,只是彼此心知肚明。
他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团结在一起,说服那些为大明朝廷做事的人,掌控着大明国脉的人。
“臣,知道。”
“说吧,你还是没有回答,朕的问题,到底要从哪方面下手?”
既然都表达了彼此的信任与支持,那么就要谈正事了。
建文皇帝朱允文之前一直都在考虑怎样开口,哪里才是突破口?但是现在看中愈的样子,似乎他已经想的很清楚了,所以直接就像中愈说。
从他的眼睛来看,他能考虑的事情举仅仅局限在表面上,对于深层次的情况,还有待观瞻。
况且大明皇帝建文皇帝,朱允文毕竟没有离开过京师。
对于真正的情况,还是来源于下面官员的奏报。
现在锦衣卫的存在帮他解决了很多问题,有很多事情都是下面汇报好了之后直接给他看,最后的结果。
因为中愈的存在,锦衣卫里的周报恰恰写的很明白,让建文皇帝朱允文了解到了外界不少的事情,所以才会现在这么开明。
他有些后悔为什么早早的没有任用方中愈,不过现在还好,他又有些庆幸,至少在他做了这个决定之后,朝廷的局面已经变得很好了。
“臣目前想的也比较简单,不过臣想问陛下一个问题,陛下知道一个国家的国力强盛有什么来决定吗?”
说是奏队,其实大部分还是方中愈在回答或者说他来提问,现在啊提的这个问题也是后世的各国家的领导人考虑的问题。
国家的强盛到底由什么来决定。
“你又来,每次你问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朕真的有些心烦。因为朕知道,朕的问题和答案,根本就赶不上你的,你有什么话就说吧。以后要是再这样,可就没有下次了。”
建文皇帝朱允文皱了皱眉头,又吓唬了一下方中愈,虽然他知晓这点吓唬根本就没有什么用。
“得得得,臣说,臣说,陛下不要生气。陛下,其实一个国家要想强盛,最基础的是人。”
中愈也不卖关子了,他也只想建文皇帝朱允文说的是事实,他要做的这件事情根本就没有必要这么复杂,也许是之前总是喜欢这样做,所以才会不断的问别人问题,把这个习惯也带到建文皇帝朱允文的面前了。
“人?”
建文皇帝朱允文听着有些迷糊,人,朝廷统治的百姓有很多呀,干嘛中愈要这样说呢,不过他也知道中愈既然如此,郑重的提出来自然会有其他的想法,所以他看着中愈眼神里露出征询的意思。
“是的,陛下,您还记得当初曾告诉您的民权与君权的关系吗?其实先目前来看朝廷将百姓限制的太过死,世农工商虽然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国策,但是时至今日,这些东西有很多都没有办法,适合现在的大明朝廷了。朝廷统治的区域越来越大,朝廷统治下的百姓越来越多,咱们需要更灵活,更变通的方式来处理这些而做到这一切的都是人。”
建文皇帝若有所思示意中愈继续说。
“陛下,治国需要人才,这一点想必陛下是知道的,如果只有100个人,陛下可能从里面挑出一个人才那如果有1000个人,毕竟是不是能挑出两个呢?如果有1万个人陛下是不是能挑出100个甚至更多呢?所以激素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陛下统治的人,树木越来越多的话,想bb从里面可以挑出来的人才,也就越来越多。。”
建文皇帝朱允文听出来了,在中域的话中,如今朝廷的重臣都算不得人才。
不过他也没有反驳,因为他早就知晓中愈对那些一直靠写八股文写文章来证明自己有才干的官员,并不是太喜欢。
相比而言,他更喜欢那些能够做出来东西的工匠,能够在某些事情上做出突破的人。
这一点从他之前大力奖赏那些研发水泥的工匠就可以看得出来。
或者说中愈更喜欢那些可可以照出东西来的人。
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更让人喜欢的,中愈就是这样,一个人。
“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人多了要吃什么了?朝廷,现在的情况你是知晓的,很多老百姓都还吃不了太多。这一点户部已经跟朕,提过很多次了,不少地方的百姓是不能吃三顿饭的,况且要增加人口,这方法又如何出来呢。你说的这些都只能想象,退一步说就算是有这样的方法,朕又能等多少年,十年,20年,还是30年?”
建文皇帝朱允文,觉得中愈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却又觉得这样的方法现在不是靠谱。
不说别的,光是粮食这一块,就难以解决,大明有太多的人。
田地又不能丰产。
所以吃的就难以解决,更别说养活这么多人了。
这场战争已经消耗了,大明朝太多的力量,之前的国库也都挥霍一空。
现在要是有其他的想法的话,就更加不容易了。 大明影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