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三十八、归心似剑(2)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360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唐政府在南方的驻军不多,因为岭南地区在当时是瘴疠肆虐的荒凉之地,中原及北方士兵去那儿容易水土不服,死亡率特别高。从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时,一位大臣给唐懿宗奏疏中的“蛮寇积年未平,两河兵戍岭南冒瘴雾物故者什六七”这句话,我们可以得知,到岭南服役的中原士卒,因瘴病死亡者高达百分之六、七十,去了十个,活着回来的只有三、四个!

  因为战事需要,唐政府不得不从全国各地抽调兵员赴南方作战。又因为山高路远、环境险恶、危险系数高等一系列原因,唐朝对去南方驻防士卒的兵役制度是“三年一代”,即每个士兵干满三年就换防。但有一群来自徐州(今江苏徐州市)士兵却在距家乡遥远的桂州(今广西桂林市)驻防了六年仍不能回家!

  公元864年,唐懿宗以徐州“土风雄劲、甲士精强”为由,诏令从徐州选调两千士兵赴邕州(今广西南宁市)戍守,其中八百人被分配到贵州驻防。

  不曾想,这微不足道的八百人最后演变成了一个风暴眼,掀起了一场席卷东南、震动中原的农民大起义。

  风暴形成的原因是唐朝廷言而无信。这些兵南下之前,朝廷早就跟他们签订了协议,说三年期满后按时放他们北上回家。然而当三年期满后,朝廷以军事形势紧张为由,要求他们再续延一期,并保证第二次期满后一定如约放他们回家。

  说这八百个桂州戍卒以国事为重也好,迫不得已也罢,总之他们又如约在距家乡六千里外的桂州再驻守了三年,可朝廷并没有如约的意思。第二次延期届满时,徐州兵“屡求代还”,多次请求朝廷派军接替他们,将他们调回家乡。六年没见父母妻儿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可想而知。

  但朝廷的态度简直没有人性,竟然命令他们再续期一年!

  这一命令彻底激怒了归心似箭的徐州戍卒,他们不愿再遥遥无期地等待下去,于是愤而杀死阻止他们归乡的军队指挥官,然后推举粮料判官庞勋为首领,强行打开兵器库,一路武装前行,杀向徐州,所过州县均无法阻挡住这支用思念和愤怒武装起来的还乡团。

  公元868年八月,在桂州戍卒哗变后的第二个月,唐朝廷看事情闹成群体事件了,害怕事态进一步扩大,赶紧派宦官宣布,赦大家无罪,允许所有徐州籍士兵自由返乡,朝廷对此事不作任何追究。

  假如朝廷信守承诺,真的既往不咎,让这些本来早就该回家的士卒各回各家,那也就啥事都不能发生了,也就不可能闹到差点无法收拾的地步,我这一章也就没内容可写了。

  因为从史料来看,此次的徐州戍卒哗变事件完全是一场没有预谋策划、没有组织领导、没有政治目的偶然性突发事件,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他们的目的很单纯,只是长期被欺骗的愤怒爆发,只是想回家和亲人团聚,丝毫没有推翻朝廷、另立山头的意思。这点可以从他们在半路上发生的一件事中得到证明。

  九月,当徐州还乡军到达今天的长沙市附近时,在宦官监军的信誓旦旦的许诺表态下,这支还乡团成员主动脱下了了身上的铠甲,交出了手里的武器,天真地等着朝廷派船派车把他们运送回家乡徐州。

  但诱使他们放下武器是朝廷消灭他们的连环计谋之一,朝廷根本没打算放过他们。在徐州还乡军由甲兵整齐的悍军变为赤手空拳的退伍兵后,朝廷特意在他们回乡的必经之地布置了重兵,只等他们进入埋伏圈,便立刻毫不留情地全部斩杀!

  这一阴险计谋将徐州军逼上了绝路,他们这才看清,朝廷之所以爽快地赦免他们这种大逆不道罪行,是因为害怕他们众怒难犯。而当他们回到徐州各自回家解散后,必定会遭到清算和屠杀。为了自保,他们改变策略,决定变软为硬,武力还乡:“乃各以私财造甲兵旗帜”。

  徐州果然不愧是刘邦、项羽的故乡,怪不得刘邦发迹后要回到沛县大宴老乡,怪不得项羽放着大城市咸阳不待,偏要回到小地方彭城(徐州古称)定居,原来这里确实有觉悟高尚、思想深远的人民群众!在武器甲胄已经上交的情况下,这群徐州籍士兵竟然主动拿出各自的积蓄,制造铠甲武器和旌旗。这种集资打仗行为,历史罕见。

  因为唐朝官方的愚蠢处理,这场本可平息的军事哗变从这时起发生了转变,徐州还乡军的回乡行为由之前的被动转为主动,由无意识转为有意识。如果说刚开始时是“归心似箭”,那么此刻则是“归心似剑”了,“箭、剑”同音不同意。“箭”代表着代表回乡的急切心情,而“剑”则代表着回乡的艰难,血溅剑身在所难免!

  归心似剑,谁挡谁死!

  此后,一心北上、北上,向着家乡方向飞奔的徐州还乡军和唐政府官军公开交火,双方进行了多次激战,但作战经验丰富的徐州军靠着机动灵活的战术,多次打败试图剿灭他们的官军。经过三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历经今天的广西、湖南、安徽、浙江等多个省份,这支还乡军终于来到徐州城下。

  当庞勋的还乡军到达徐州城的时候,这支队伍早已不是先前的八百人,而是一支好几千人的大部队了。在他们距离徐州还有一百二十里地的时候,徐州主政长官崔彦曾就命部下元密带着三千人去迎击庞勋,指望着趁远道而来的还乡军立足未稳之机,一顿猛揍把这千把号人给解决了。

  可令他和崔彦曾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三千人居然被对方一个不剩地全包了饺子。

  庞勋和家乡父母官的这第一仗打得相当神出鬼没。

  两军还没碰面时,元密就开始和庞勋玩起了捉迷藏。他在距徐州城只有几十里地方的一座山上潜伏下来,准备等庞勋的还乡军路过时发动突然袭击。

  这招想得挺美。不过也只是想想而已,因为他派出去的侦察兵被庞勋逮着了,所以计划全部暴露。

  大部队埋伏好之后,为了获取还乡军情报,元密“遣人变服负薪以诇贼”,他叫一些士兵去搞化装侦察,穿上破烂衣服,背着木柴到山上冒充樵夫。

  哪知道庞勋不上当!他来到这个地方后,觉得那些樵夫很可疑,便把他们统统抓过来一顿酷刑伺候,“樵夫”们经不住拷打,道出了前方有伏兵的实情。

  庞勋获悉这一情报后,马上将计就计,做了许多手拿旗帜的假人排列在山脚下,自己则带着部队掉头离去。

  这边庞勋早呼啦啦跑得不见人影了,那边元密还傻乎乎地严阵以待呢。因为那些山下假人手里的旗帜一直在迎风招展,他哪知道庞勋会拿假人骗他这个真人!

  直到第二天,元密才知道自己上当了。这个时候,庞勋带着部队已经出现在宿州城下,并趁宿州不备,攻下了宿州城。在宿州,庞勋的队伍壮大了。入主宿州后,庞勋干了件备受百姓欢迎的大好事:“悉聚城中货财,令百姓来取之。”这事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打土豪、分田地”,他把从宿州城里缴获来的所有财物集中在一起,任百姓自由选取,喜欢什么就自己拿回家,不用付钱。这样的好事自是吸引了大批白拿客,四面八方的群众涌进宿州。庞勋从这些人中选募了几千个身强力壮者扩充自己的队伍。

  等庞勋把财物分光了,把宿州城的防务搞严实了,那个元密同志才追到了宿州城。一到城下,官军就开始攻城,但被徐州军射出的火箭烧着了军营,死了三百人后败下阵去。

  元密不服输,他觉得自己能干掉这支还乡军,于是便在城外驻扎下来,苦思冥想破城之法。

  城外的元密脑袋都想得快肿起来了,城里的庞勋却弃城而走了。庞勋觉得如果固守城池早晚得死在官军手上,不如到广阔江湖中去打游击、做强盗来得安全。所以在元密到来的当晚他就来了个金蝉脱壳。为了麻痹元密,他强令妇女在城头打更报时,造出军队还在城中的假象,实际上他却“掠城中大船三百艘,备载资粮,顺流而下,欲入江湖为盗”。

  三百艘大船载着士兵、粮食和财宝,顺汴河扬帆而下。请注意上文中的最后一句话。直到这个时候,庞勋还是没有宏大的目标和宗旨的,他只是觉得朝廷肯定是不会放过自己了,为了保命,他想从此浪迹江湖,做个山大王、海大王啥的。

  庞勋果然只是个负责粮草发放的小官,这理想,比起晚他几年起兵的黄巢差远了,黄先生很早就豪情冲天地写出了“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类的励志诗。不过,黄巢后来还真实现自己理想了,果真“冲天香阵透长安”了。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