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二十、打的就是你(1)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5077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这么着才把那些蠢蠢欲动的宦官给震得没敢轻举妄动。

  李诵当时也很担心局势失控,赶紧硬撑着从病床上爬起来召见京城军方将领,在各大军区司令面前露了一小面,是想用行动告诉那些将军们:不要听信谣言,我革命的本钱多得很!谁说我走路靠轮椅担架了?哪个讲我躺床上起不来了?我这不是好好的嘛!走两步,不信我当场走两步给你们瞧瞧,当皇帝没问题。

  这相当于御驾亲征了,对鼓舞士气,稳定人心很有效果,大家伙一看,皇帝还是活的嘛,这个行,举手拥护,局势就安定下来了。

  跌跌撞撞地坐上了皇帝宝座,但李诵的帝王之路却并不顺利,正月二十六称帝,八月初四就把皇位让给了儿子李纯,只做了半年多的皇帝。

  李诵的让位是虽然有身体因素,但主要因素还是迫于宦官压力,要不谁愿意不当皇帝呀,虽然只能躺着,虽然不能说话,但躺着的哑巴皇帝也是尊贵无比的皇帝呀!

  要不我怎么说唐顺宗不顺呢,他还没登基就开始生病,登基后还是继续生病。要是生个肝病肾病心脏病啥的都没关系,好歹腿脚自由、嘴巴利索。他生的这身不能行、口不能言的病,对一个本应日理万机的帝王来说,太具毁灭性了。那时候不能发手机短信,没有电脑输入,不能说话就不能畅快地下达指令,这就给臣下造就了弄权的环境。

  这时段的弄权斗争和一个历史名词紧密相关:永贞革新。

  永贞是唐顺宗的唯一年号,就这独种年号还是他退位成为太上皇之后改的,因为一般情况下,年号都是在即位后第二年开始重起,而这位仁兄的帝王星途还没跨年就结束了,所以只能将就着给起了一个年号。也就是说,我们熟悉的“永贞革新”词条中的“永贞”其实类似今天微博中的“僵尸粉”,从未被激活使用过,因为没机会使用,在位时没这个年号,退位后现任皇帝有年号,所以只能做僵尸粉了。

  永贞革新现代史学界将其定位得很正面,说是唐顺宗时期的士大夫王叔文、王伾等人打击宦官势力,锐意改革创新。我觉得此解释有违历史事实,有人为拔高因素,这种情形和某些教科书大肆鼓吹太平天国文明先进、革命彻底一样,其实如果研究下真实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太平天国根本就是一不值得歌颂的极度落后封闭落后政权。

  永贞革新没那么高尚,说白了就是以王叔文、王伾为首的士大夫阶层仗着皇帝势力,向宦官开刀夺权的斗争。王叔文、王伾两人是顺宗做太子时的娱侍,王叔文书法漂亮,王伾棋下得好,俩特长生是专门陪太子娱乐放松的。这差事真好,比陪太子读书清闲多了,背诵那些拗口的四书五经多累呀!不过话说回来,陪太子读书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的,像名师授课费、学区选择校费、办学赞助费啥乱七八糟得这费那费统统都不用交啦。

  对于王叔文、王伾两个二陪来说,陪太子写字下棋,赚的不是金钱,而是比金钱更值钱的感情人脉。正因为有这段近距离的交往,他们才能有机会在永贞革新中担当要职。

  永贞革新时,二王打击宦官势力倒是真的,但从他们的实际行为看,他们之所以想剥夺宦官权力,是因为他们想拥有权力满足自己的私欲,如果一定要将他们的夺权行为抬高到为朝廷、为政改的高度,我不得不说:那是骗人的。

  我们知道,永贞革新的主体人员是包括柳宗元、刘禹锡在内的“二王八司马”,这十个人组成了一个利益团体,史籍对他们的评价是很糟糕的,《资治通鉴》说他们“谋议唱和,日夜汲汲如狂,互相推奖”。一帮人集合在一起,日夜放浪形骸,互相吹捧,大权在握的他们提拔官员没有任何原则程序,只要是自己圈内人,随便封官。那时候顺宗不能说话,外朝政事都是王伾说了算。这个王伾忒搞笑,他卖官纳贿,收了很多钱帛,以至于没地儿储存。后来他想了个法子,在家里造个大箱子,把金银绸缎全放进箱子里,然后每晚和老婆睡在箱子上,把这箱铺当保险柜守着,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守财奴?

  例子就不列举了,反正这十人很能搞,最后在抢夺宦官拥有的神策军指挥权时,引发宦官反击,最终败于宦官之手。

  当时的宦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是拉着太子李纯一起战斗的。宦官们担心王叔文、王伾他们迟早有一天会借皇帝之手除掉自己,所以他们为了自保,决定将二王的皇帝靠山轰下台,然后扶太子上台,这样作为新朝开创功臣,一切就安然无忧了。

  而王叔文、王伾当日不愿意英明的李纯上台执政,皇帝一换,他的权力就没啦,所以他极力和宦官打起了阻击战,这种开罪太子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凄惨结局,李纯掌权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将他们这个集团成员全部贬谪下放到偏远州城当司马去了,并在登基的次年下诏赐死王叔文。

  迫于宦官势力的追逼,走路要人搀扶,讲话没有声音的唐顺宗在宦官的多次“请求”下决定让位,他诏告天下,说自己身体有病,无法胜任工作繁重的皇帝岗位,所以退居二线,将皇位让给太子。

  登基二百天不到就成为太上皇,在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顺宗的退位充满着无奈,但他不得不退,现实摆在那儿。

  成为太上皇之后,他依然不顺,他的太上皇生涯比他的皇帝生涯还要短,退位后五个多月就死了。

  关于唐顺宗的死亡,正史没有记载死因,但许多半官方史书都认为他是被宦官毒死的。这点我是赞同的,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我们有理由怀疑,四十六岁的李诵是非正常死亡,而宦官可能仅是前台操作者,幕后指使者应当是害怕顺宗威胁自己的权力地位,所以刚才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这个幕后指使者是谁?

  我不说。我不瞎说。因为我没有证据,也没有人有证据。

  其实,我不说你也猜得到,所以,我就真的不说了。

  最后还得说一句:李诵,李不顺,命苦啊!

  九、打的就是你

  他酷爱储蓄金钱,不爱奢侈铺张;

  他喜欢纳谏良臣,讨厌阿谀之徒;

  他不愿被藩镇钳制,重树中央权威;

  他爱子女,也爱美女;

  他没什么特别,但却又很特别;

  他是李唐皇帝“三巨头”之一-------唐宪宗李纯。

  李纯在唐代皇帝中口碑、政绩皆可圈可点。与许多很“二”的皇帝不同,李纯的一生和三有缘。后代史家在评价他时,总是把他和唐太宗、唐玄宗相提并论,说唐代最突出的三个皇帝就是李世民、李隆基和李纯。

  从史实来看,的确如此,三人都有代表作品:李世民贞观之治、李隆基开元盛世,小字辈李纯虽没两位老一辈革命家显赫耀眼,但他也是一个创造了“元和中兴”历史词条的牛皇帝。

  如果将这三巨头皇帝的政治经历晒一下,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或者说奇怪的现象:他们仨的老爸都做过太上皇,也就是说,他们的皇位都是老爸主动禅让的。

  当然,“主动禅让”是很温和的说法,其实是明里主动,暗里被动,不让不行啊!如果有机会让这三位的皇阿爸敞开吐露心扉,相信他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其实我是被逼的!

  在被逼的时候,大人都会讲违心话,只有童言无忌的小孩真实地口随心走,李纯在六七岁时曾和祖父德宗有过一次经典的真实对话。喜欢逗弄孙子的唐德宗将小家伙抱到腿上故意问道“

  “汝谁子,在吾怀?”

  你是谁家小破孩,怎么在我得怀里呢?

  这个学龄前小破孩的回答让问话的爷爷大吃一惊,此后便对他刮目相看。李纯回答爷爷说,我是“第三天子”!

  这小鬼,真机灵呀!那么小就知道作为长孙的他,将要接爷爷、爸爸的皇帝班。

  德宗一听,这人小鬼大的,太子的长子可不是第三皇储嘛!

  七岁不到就如此理想远大,怪不得长大后那么英明神武。各位读者赶紧放下书去问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自己小时候有无说过类似豪言壮语,如果有,那就自己先恭喜自己一下吧!反正我是没有,我六七岁乃至八九岁时都很没出息,最大理想是长大后成为村口那个小卖部的营业员,因为那里有好多我爱吃的红薯糖果。

  一番人生沧海桑田之后,李纯如愿登位九鼎。虽然他的思想、功绩与胸怀都难以与年轻时的太宗和玄宗相比,但在中晚唐李家皇帝的那种整体颓势中,他确有明君之风:头脑清醒、个性坚强、明白事理,最难能可贵的是,多数时候他都能虚心纳谏。

  纳谏是衡量一个帝王是否明君的必不可少的硬性指标,可以肯定地说,是明君就必定能纳谏,反之,昏君必不喜纳谏。因为纳谏就是提反面意见,就是批评皇帝,就是和皇帝拧巴,没点胸怀的皇帝哪能受得了谏臣没完没了地在自己眼面前磨磨唧唧?像魏征那样,唐太宗不回答他问话,他愣是在朝堂上拽着皇帝的衣袖不让他去内宫见老婆!若是遇到杨广那样谁谏叫谁死的皇帝,直接从口袋掏出水果刀,连衣袖带手臂一把剁了去。

  在纳谏这一点上,唐朝的三大明君是英雄所见略同,这方面,李纯做得相当好,他曾经多次听取宰相以及谏官建议,改变了许多影响国本的重大政策事项,且即使在暴怒的时候,也能理智地听取臣下谏议,这非常难能可贵。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