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三十一、装傻哥(2)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589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但很快,宦官们就傻眼了:原来自己才是傻子!

  李忱被立为皇太叔之后,大家才猛然发现,这个傻子根本没有一点傻子的影子,处理朝廷各类事务井井有条、干练老到,俨然一个老牌政客。

  这时候,大家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假的,原来一切都是装的。这位唐宪宗的第十三子并不是个啥都拎不清的十三点,而是太明白祸从口出的道理,有意识地韬光养晦,深度保护自己,这装傻充愣的水平,骨灰级。

  一个人偶尔装回傻并不难,难的是半辈子都装傻。自十几岁开始,到继位时的三十七岁,李忱竟然装傻了二十多年!他真幸运,装了那么多年傻,居然还一切正常,没装出一点后遗症或职业病啥的。

  一个人心机深沉如斯,他自然是个极精明之人。唐宣宗李忱在位的十二年,是唐朝政治显出了最后一抹亮色,虽然李唐王朝当时已进入老朽末年,但由于李忱的尽心尽力治理,国家还是出现了一丝起色,所以在晚唐皇帝中,宣宗是很突出的一位帝王,有“小太宗”之美誉。

  《资治通鉴》对唐宣宗的评价很高,说他“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真不带这么夸人的,貌似不憋下,一口气都念不完。

  唐宣宗的确是值得一夸的,他的事迹,我们挑三条有代表性的说一说。

  第一条:勤政。

  宣宗是个很称职的皇帝,政事勤勉,不像他侄子唐敬宗,几个月上次朝还早晨从中午开始,到太阳晒屁股时才姗姗来迟。他不但早朝正常,而且经常加班和朝臣讨论国家大事。他的偶像是唐朝的“勤政之星”李世民,李世民当年曾把地方官员的姓名、官职贴在屏风上,以便随时熟悉。“小太宗” 李忱学了这招,他把记录唐太宗贞观时期就如何治理好国家和臣下的对话的畅销书《贞观政要》抄写在屏风上,“每正色拱手而读之”,瞧这看书的态度,像个态度端正的小学生。

  这个皇帝挺好,有事没事就看看书,比有事没事都去泡嫔妃宫女高雅多了。

  勤政的皇帝多半是不沉溺于色的,因为这两者是互相抵触、互相矛盾的,若把心都放在美女身上,哪还会把心思搁朝政上?宣宗也曾在女色和朝政上有过思想斗争。有次地方官员向他进献了一批才色双绝的歌舞伎,这位正当壮年的皇帝十分欢喜,对这些演艺界美女十分倾心。但不久他就有了危机意识,说当年玄宗大爷就因为宠幸杨贵妃而葬送了大唐的繁荣,这个教训不能不吸取。于是宣宗便把这些如花似玉的美女集中在一块,每人赏了一杯毒酒。

  他对这个残忍做法的解释是:如果将她们放走,我心里一定会经常思念她们,不如让她们死去,让自己彻底死心。

  这事做得不但绝情,而且变态,和他的另一个侄子唐武宗好有一比。武宗生前十分宠爱后宫王才人,他在病入膏肓的最后一刻,拉着王才人的手问道:“我死,汝当如何?”

  这男人太可恶、太过分了,你是皇帝,你这么问,那不是明摆着要把她带走吗?

  这个问题王才人能怎么回答呀?她要说,你放心去吧,我绝不再嫁,我年年清明为你烧纸,行吗?这样说兴许比问她话的病人死得还早。她只能以烈女的口气对武宗说:“愿从陛下于九泉!”

  武宗听王才人这么一说,很高兴地“以巾授之”,当场送给她一条名贵丝巾。你一定知道这丝巾是让她围在脖子上的,的确。不过不是让她围在脖子上作装饰的,而是让她勒脖子上吊的。就是这么残酷,武宗前面驾崩,王才人后面就用这条死亡信物自缢了。

  唉,活得好好的,人家一个青春美女当真心甘情愿陪你一个濒死的危重病号去殉情?情势所迫而已。

  这叔侄俩在对待中意美女问题的处理上都严重缺乏良心,但相比之下,宣宗的理由好歹比侄子立意高远一些,他是担心荒废朝政。事实上,宣宗的勤政在当时确是有目共睹的,他把上朝当成上课,态度非常端正:“上临朝,接对群臣如宾客,虽左右近习,未尝见其有惰容。”

  每次举行朝会时,皇帝李忱都恭恭敬敬把来上朝的臣下当成贵宾客人接待,常年精神饱满,容光焕发,即便是贴身宦官近侍,也从来没看见他在朝堂上露出过松懈或疲倦的表情。宣宗朝会还颇有点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当宰相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他正襟危坐,态度威严到臣下战战兢兢不敢仰视,而每当奏事完毕后,他总会和颜悦色地对朝臣说:“可以闲语矣!”

  现在是下课时间,大家可以无主题自由发言,随便闲扯。王侍郎的老婆睡觉爱打呼噜,孙尚书家小子喜欢尿床,杨御史上个礼拜喝醉酒后在猪窝里趴了一夜。。。。。。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啥三俗内容都能唠。

  往往在大家聊得很欢时,宣宗提前告辞了,临走前,他经常会严肃地重复一句话:“卿辈善为之,朕常恐卿辈负朕,后日不复得再相见。”

  这是驭臣有术的宣宗提醒各位臣下,大家好自为之,多琢磨工作,少琢磨弄权,要是谁做了对不起朝廷的事情,那以后咱们就没机会再见面了,言下之意就是你只能跟阎王爷去见面了。

  这样一个情商、智商都很高的皇帝竟然结结实实装了二十年傻子,看来在他眼里,别人都是傻子。在这样一个眼里揉不得半粒沙子的皇帝手下当差,想偷懒想不勤政都不行。就连宣宗十分信任,做了十年宰相的令狐绹(táo):“吾十年秉政,最承恩遇,然每延英奏事,未尝不汗沾衣也!”

  十年的老宰相每次在延英殿朝奏时,都紧张得汗流浃背!也许这正是唐宣宗最想要达到的效果:只有经常让别人汗湿衣衫,才能确保自己永远干爽。

  第二条:狠抓官员队伍建设。

  唐宣宗时期,朝廷文武官员是两千七百九十六人,大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七千分之一。7000:1的官民比例是很低的,今天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官民比例能达到这个数字,所以宣宗时的国家机构并不臃肿。

  聪明的唐宣宗知道,抓官员队伍、促吏治进步是治国关键。官员是纲,人民是目,要想“目张”,必须首先要确保“纲举”,这就是“引其纲,万目张”的治民之道。

  唐宣宗在位期间施政的重点之一就是以抓官员队伍建设为纲。为了熟悉了解官员情况,他叫宰相将全国所有五品以上官员的职务和薪俸登记造册后送给他御览。他把记得满满当当五本《唐朝高官大全》摆在案头随时翻看,没多久就对这些官员了如指掌了。宣宗的记忆力极强,史籍列举了两个这方面的例子:

  “天下奏狱吏卒姓名,一览皆记之。”

  “宫中厮役给洒扫者,皆能识其姓名,才性所任,呼召使令,无差误者。”

  司法部门向他呈报全国的监狱干部和普通狱警姓名,他只要看过一篇,就全记住了。这有点神,算得上记忆达人了。晚唐社会混乱,监狱众多,那么多干部狱警他瞅一眼就能过目不忘,这功夫,我不行,你行不?

  还有那些宫里头扫地的剪枝的浇花的杂役人员,他不但每个都能叫得出名字,而且还知道他们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每次有啥事,直接招呼他们去办:

  “孔二狗,把假山后的卫生死角扫一扫。”

  “赵大孬,你这块文明创建搞的不赖,门前三包很干净。”

  这么神的记性,“好记星”老总恐怕恨死他了,都像他那样,产品还卖给谁呀,全锈在仓库里了。

  好记性对唐宣宗抓好官员队伍工作很有帮助,在他当政期间,对每一个州刺史的任职人选,他都要当面考察。刺史正式上任前,宣宗“必令至京师,面察其能否,然后除之”。

  这是项很繁琐的工作,全国那么多州,所有州一把手就任前都必须要赶到京城,接受皇帝的面试考察。宣宗将应试者实际情况和案头上那摞《唐朝高官大全》里的资料相对照,再询问一些治国之道,然后再最后决定是否派他去当刺史。有水平的,如期赴任;水平差的,回家卖红薯。

  刺史的官阶其实并不是很高,上州刺史才是从三品,但由于州属于中央直管,所以在唐朝,作为主政一州的刺史的职位相当于今天的省委书记,州内事务,刺史说了算。因此,决定好刺史人选是相当重要的,要是弄一草包去当党政一把手,会把地方搞乱的。

  在使用官员问题上,宣宗几乎具备了一个开明帝王所应该具备的一切优点:用人不疑、公平考核。只看官员实际行动,只看官员取得的成绩,不搞暗箱操作,不搞背后整人那一套。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