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三十二、装傻哥(3)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665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他充分信任宰相白敏中之事就很值得赞赏。白敏中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堂弟,因工作需要,宣宗决定派他去西北镇抚当时不断闹事的党项民众。

  临行前,白宰相忧心忡忡地跑到宣宗那儿进行了一次思想汇报,说很担心驸马郑颢会趁自己不在朝中时向皇帝打他的小报告。

  说起来这老白同志还是驸马爷郑颢的大媒人呢,要不是老白同志工作得力,郑颢哪能娶得上皇帝的爱女万寿公主?

  可各位大概想不到,正是因为做媒这事,郑颢一生恨死白敏中了。

  郑颢是个考中进士的才子,那会进士是很难考的,当时社会流传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一说。“明经”和“进士”是考试科别,前者考题类似今天的填空,比较简单,主要靠死记硬背;进士科则涉及到策论诗词,重点考察文学及政论才华,所以进士科考题很难,特别难考,五十岁靠上进士算年轻的。而明经科呢,二十岁考中都算老家伙了,同为进士,两者之间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西太平洋大学文凭和哈佛大学文凭之间的距离。

  郑颢高中进士,而且又是单身,标准的钻石王老五,那时,宣宗正托白敏中为公主物色对象。老白一看,郑颢这小伙子不错,便向宣宗强烈推荐。

  当时郑颢已经是名草有主的人了,未婚妻是河南人。在宣宗接受白敏中的建议答应招郑颢为驸马时,郑颢已经行进在迎娶新娘的路上,从长安出发去河南都好几天了。那时候是交通落后,若是现在,飞机高铁私家车,洞房早就花烛了。

  但白敏中没有放弃,他私事公办,派人带着急召郑颢回京的文件,快马加鞭追上已行至郑州的郑颢,以组织名义命他立刻返回接受紧急任务!郑颢回来才知道,所谓的紧急任务就是紧急娶皇帝女儿为妻。

  正是这场拉郎配让郑颢记恨了白敏中一辈子。

  也许又有人想不通了,说,娶皇帝的女儿是多少男人梦寐以求的事情!白宰相让郑颢抢到了这个名额,怎么不对他心存感谢,反而没齿不忘恨哩?

  这里面固然有恨白敏中破坏自己原本中意的婚姻之原因,但其中的社会因素也不容忽视。说来好笑,唐朝中晚期的时候,士大夫之家都不愿意和皇室开亲。“皇帝女儿不愁嫁”这句俗语在当时应改为“皇帝女儿很愁嫁”,名门望族之家都不愿意迎娶公主,一听说皇家来提媒,都跟逼他们上刀山、跳火海似的,除了摇头就是摆手,您行行好,求你去找别家孩子吧,我们家孩子傻大黑粗没脑子,配不上公主的金枝玉叶!在郑颢之后,还有一位叫王徽的进士被宣宗看中,想招为驸马。结果把王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哭哭啼啼地跑到宰相家走后门,求宰相在皇帝面前替他说点“好话”,让皇帝不要把公主嫁给他,说自己四十好几的人了,又体弱多病,实在配不上公主。

  这跟宋朝的科举状元陈世美差别太大了,陈世美为了成为驸马,费尽心机隐瞒已婚身份,愣是把公主当小三给娶了。

  之所以差别如此之大,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应是长期以来,李家公主口碑普遍不好,不守妇道,蛮横跋扈,杀夫、出轨、虐待老公事件层出不穷,生性清高的士大夫们当然不愿娶这样的野蛮女友,感情伤不起、精神输不起。

  这种情况白敏中是知道的,所以他才在唐宣宗面前肯定地说:“郑颢不乐尚主,怨臣入骨髓。”

  世界上有这样奇特的红媒月老吗?帮人撮合成了夫妻姻缘,却反被被撮合者恨到咬牙切齿的程度。在和公主结婚后,郑颢曾多次偷偷向岳父皇帝密奏告状,诋毁宰相,希望能扳倒白敏中报仇解气。

  在这种背景下,才有了白敏中北上之前和宣宗的这段对话。

  白敏中说:“今臣外出,郑颢必借机中伤中我,臣死无日矣!”

  但宣宗的回答大出宰相意料之外:“朕知之久矣,卿何言之晚耶!”

  宣宗说,这事我早就知道,你说的太晚了。在宰相的满脸疑惑中,宣宗叫近侍从宫中取来一个小箱子交给白敏中:“此皆郑颢诬陷卿之书笺也,朕若相信,岂任卿以至今日!”

  这个小箱子让即将长途出差的白宰相彻底去除了多年的心病。宣宗告诉他,这箱子里放的都是郑颢呈递给我的有关你的告密奏章,我若是不相信你,你岂能担任宰相到今天!

  宣宗就是这样,在用人上,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无论别人怎么在他跟前叨咕,哪怕是自己的女婿,他也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看法。

  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宣宗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没啥虚的可弄,列出一些硬指标,刺史呀,县令呀,大家都照着指标去开展工作,每三年一个任期,任期结束收成绩单,得分高的提拔加薪,得分低的,降级扣俸。公平公正,不存在啥“提钱进步”、“跑部钱进”一说。比如考核刺史重要业绩的人口指标就有很明确的量化说明:任期内,若辖区内户口增加达到一千户的,可以破格提拔;反之,如户口减少七百户,那就要实施问责制,不但要罢掉现职,而且冷藏三年,三年内不得再复出当官。这招很厉害,逼得主政领导想方设法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觉得他的辖区是宜居城市,以减少人口外流、吸引别的地区人口往自己的辖区迁移,增加户数。假如领导者横征暴敛,民众日子过不下去,都纷纷逃亡到别的地区,那他头上的乌纱也就不保了。

  在任命官员时,宣宗是个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官员平时的任职表现。他在一次打猎途中路过一座寺庙时,看见有许多百姓在庙内为县令李君奭祈祷,便好奇地上前探寻究竟。

  祈祷的村民告诉他,因治县有方的李县令任职期限将到,即将离任,大家舍不得他走,就集体向佛祖祈祷,希望佛祖保佑,不要让这么好的县令离开。

  后来村民们觉得佛祖真显灵了,李县令果然没被调走。他们不知道这事不是佛祖显灵,而是他们旁边的那个围观者帮他们完成了心愿。

  有心的宣宗记住了这位叫李君奭的好官。不久这个州刺史空缺,宣宗当即将李君奭任命为该州刺史,让他继续留在了当地。

  还有回也是打猎,宣宗碰到了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一名打柴的樵夫,便和他攀谈起来。那樵夫不知道这人是当今天子,所以很轻松随便地和宣宗讲了很多本县官场真实的消息段子。

  宣宗问:“令为谁?”泾阳县令是谁?

  樵夫答:“李行言。”

  又问:“为政如何?”

  再答:“性执。有强盗数人,军家索之,竟不如,尽杀之。”

  当宣宗向樵夫打听这个县令为人为政咋样时,樵夫以赞赏的口吻回答说,李县令是猛男一个。有次他逮捕了几名强盗,神策军派人来一定要将这几个人带走,李县令坚决不许,竟将那几个强盗当场全部杀死。

  这里面可能是神策军有徇私枉法的意思,想恃权将几个案犯带走,然后放掉。所以李君奭的杀人行为虽然过激,但可看成是他为维护法律而做出的一种和强权的抗争行为,因为神策军是皇帝禁军,不是谁都有胆敢得罪他们或者当着他们面处死他们想要的人的。

  这次谈话产生了一个结果:“上归,帖其名于寝殿之柱。”因为这次和樵夫的邂逅交谈,宣宗觉得刚直的李行言是个可堪大任的好干部,回到宫里后马上将李行言的姓名写在纸上作为备忘录贴到卧室的顶梁柱上。这皇帝真是有心人,房间里装饰漂亮的承重柱不是用来观赏,而是用来粘贴的,把卧室里的柱子弄得跟贴小广告的电线杆似的。

  当年十月,宣宗提拔李行言为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刺史。上任前,李行言照例到皇宫接受皇帝面试考察时,宣宗在亲自为他颁发三品以上高官才有资格穿着的紫色官服时问他:“卿知所以衣紫乎?”

  你知道你为什么能穿上紫色官服吗?

  李行言哪里知道这段天子与樵夫的故事?老老实实摇头说不知。他要是知道,那樵夫就一定是他故意安排的托儿。

  宣宗告诉了他谜底:“上命取殿柱之帖示之。”

  叫人把柱子上那张即时贴撕下来给他看。李行言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和皇帝同居一室好几个月了。

  这两个唐朝官员提拔实例实打实佐证了今天的一句流行语: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第三条:严律亲属。

  对身边的亲属,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国家法制,宣宗都以要求严格著称。在这个问题上,宣宗的原则是:皇帝的亲属身份特殊,但不能以特殊的身份去搞特殊化。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