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十九:“小武则天”的大心思(3)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240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唐朝连五分之二都不到。在玄宗之前,唐太宗干掉了哥哥李建成,他的儿子李治排行第九,中宗、睿宗也都不是老大,而唐玄宗的位置是他的老大李成器哭着求着推让给他的。

  赵丽妃碰到武惠妃以后,也只有哭着求着皇帝别冷落她的份儿了。武惠妃出现后,先前得宠的赵丽妃很快便黯然失色,唐玄宗的心思全放到武妹妹身上去了,其他嫔妃都被丢到脑后。

  被丢到脑后的还有李隆基早年所娶的另外两个美女:皇甫德仪和刘才人。她们俩各自为玄宗生下了一个皇子: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

  没办法,皇帝的女人几乎都是这样的结局,保鲜期太短。皇帝的后宫就像一个只有两种菜品的大菜地:萝卜和白菜------皇帝是花心大萝卜,宫嫔是漂亮的小白菜。“小白菜呀,地里黄呀”唱的虽不是她们,但她们确实是在还没有人老珠黄的时候,她们和皇帝的感情就黄了,宫嫔再痴情的脚步都追不上皇帝变心的翅膀。

  李瑛跟李瑶、李琚就对生着一双变心翅膀的父皇很有意见,哥仨同病相怜,关系很密切。母亲的失宠以及武惠妃的得势让他们在父皇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现实的不如意令他们觉得郁闷,三人经常聚在一起,“皆以母失爱而有怨言”,对母亲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长吁短叹,这种时候,他们对喜新厌旧的父皇发几句愤慨的牢骚是免不了的。

  三个年轻小伙子吃亏在没遮拦的嘴巴上了,他们不知道惠妃早就在他们身边安装了窃听器------驸马杨洄。

  杨洄是武惠妃的女婿,她的女儿咸宜公主的老公。杨洄为了讨好丈母娘,“常伺三人过失以告惠妃”,这妹夫当的挺缺德,他每天偷听三个大舅哥的谈话,然后跟录音机似的,回去一五一十地放给丈母娘听,间或还添油加醋地润色一番,以显示自己的新闻料猛。所以太子李瑛的和两个弟弟平时所说的气话都传到了惠妃那里。

  武惠妃正思谋着怎么搞掉李瑛,让自己的儿子李瑁取代太子之位呢。于是,古代后宫最常见的表演开始了,惠妃哭哭啼啼地跑到玄宗那告状说:“太子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

  罪行很严重呀!惠妃哭诉的都是能将牢底坐穿甚至斩首砍头的大罪:搞反对朝廷的政治集团、意图谋杀庶母和弟弟,更大逆不道的是,还对天子大不敬。

  惠妃声情并茂的表演取得了极好效果:“上大怒,以语宰相,欲皆废之。”

  爱妃的这一顿哭鼻子,像是往玄宗的肺里甩了一个炸药包,他马上气鼓鼓地找来首席宰相张九龄等人,告诉他们,自己要废掉太子和两个亲王。

  张九龄乃一代名相,他当然不同意皇帝这个愚蠢的决定,而是像百家讲坛的教授那样,耐心地给皇帝讲了一通历史上废立太子引发出的悲剧故事,把前朝的汉武帝、晋惠帝、隋文帝等人的血的教训都给他普及了一遍,然后对玄宗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是质问:“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以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

  第二句是劝告:“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

  第三句是表态:“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

  张九龄没有对皇帝上司人云亦云地顺水推舟,而是站在原则立场上委婉不乏强硬地批评了唐玄宗:三个皇子并没有犯什么大错,你怎么可以仅凭毫无根据的流言就将他们全部废弃?这事如果你一定要干,你自个儿去干,别指望我这个宰相在政府文件上签名画押写同意两字。

  当时那种情况下,玄宗想废黜太子是很难办到的,因为没人支持他,大臣们不可能同意无缘无故废黜太子。在武惠妃立后事件中,朝臣反对立武惠妃为皇后固然因为惠妃是武则天、武三思的后代,但其中还有另外一个同样不容忽视的重要理由就是太子问题。反对者认为,当今太子非惠妃所生,而惠妃所生的李瑁已经成年,如果惠妃成为皇后,“太子必危”。这种担心并非多余,当朝皇后和当朝太子不是亲母子,迟早会出人命案的,如果皇后自己有儿子,她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别的宫嫔之子成为新一任皇帝的。远的不说,唐高宗的第一任太子李忠就是现成的例子,他虽贵为太子,但武则天一登临后位就想方设法把他弄死了,然后让自己的儿子顶上。

  此时的唐玄宗和张九龄两人是当局者和旁观者的区别,置身局外,大家一眼就能看出这里面的阴谋迹象,但唐玄宗却执迷不悟地身陷枕头风之中,着实让人觉得悲哀。这时候已经是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太平天子,脑袋瓜子已经开始犯迷糊了,志得意满、忘乎所以、排斥忠谏、刚愎自用的帝王病在他的身上时时可见,登基初期那个精明透顶、拒非纳谏的英明帝王的形象正逐渐远去。

  这是正常的人性显现,一个人把持权力太久,必定会出现这些权力并发症,任何人概莫能免,尤其是皇帝这个金字塔顶上的领导岗位。我觉得皇帝这个无人直接约束制衡的塔尖岗位最多只能干二十年,干久了就会情绪懈怠、激情消失,既而头脑发昏。历史上很多在位时间超过二十年、堪称明君的皇帝都难以摆脱这个怪圈。唐太宗多英明,可他还是在第二十年的皇帝任上发起了得不偿失的高丽之战,最后劳民伤财、灰暗收场;汉武帝和乾隆帝两大雄主的皇帝工龄都超过半个世纪,但在执政后期都浑浑噩噩。汉武穷兵黩武,把文景之治积累下的丰厚家底全部败光,幸亏死前紧急刹车,发了个《轮台罪己诏》,反省自己的过错,不然再那么干下去,西汉将变成难以收拾的烂摊子;乾隆也是,他晚年尽顾着和和珅称兄道弟了,疏于朝政,强大的清王朝在他手上弄坏了根基,从此一蹶不振。这一点他和李隆基倒是挺像的,两大盛世都是被他们推向最高巅峰,又都是被这两个先明后昏的爷爷弄得内伤虚脱、一泄千里的;还有那个在位时间也超长的“和尚皇帝”萧衍就不说了,这位爷可是了不得的开国君主,末了昏头耷脑的,居然被活活饿死!

  不过此时的唐玄宗还没有到安史之乱前几年那么迷糊,宰相张九龄义正词严的反对声音他虽然听着很不快活,但好孬还是听进去了,没有对太子李瑛再有进一步行动。

  这可让武惠妃着急了,如果德高望重的张宰相不点头,自己的儿子就无法取太子而代之。为了让张九龄支持自己,惠妃密遣自己的心腹宦官牛贵儿上门去给张九龄许愿说:“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

  这个愿许得很有水平,废掉一个太子,必定会再立一个太子,只要你支持我们娘俩,将来保你长期高居宰相之位,永远不离休不退居二线。

  这只是一层意思,其实还有另一层隐含着威逼味道的意思:老娘我可是皇帝的贴身红人,跟我作对,将来宰相位置可没你的份!

  武惠妃的态度很明显,不管你支不支持,太子位置我儿子是志在必得,识趣的你就提前加入我们公司,在我发的那个关于废黜太子的主题帖里写几句顶起、挺你、赞一个、我看行的跟帖,将来股票上市时保你发大财。

  令武惠妃没料到的是,一身正气的张九龄坚持原则,不但拒绝跟她合作,还把这事向皇帝汇报了,让武惠妃很是被动了一阵子。

  张九龄不仅在唐代,在中国历史也算是有节气的才子名人,他是唐朝盛世的最后一个知名宰相,在他之后,著名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当道,把煌煌盛世拖入暗无天日的乱世。他不仅是一个清明宰相,还是一位著名诗人,现在我们熟悉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名句就是张九龄的诗作。

  然而好景不长,在反对废黜太子的几个月之后,因武惠妃、李林甫长期在玄宗面前七捣八戳地说张九龄的坏话,再加上张九龄坚持原则,不肯赞成配合唐玄宗各种非正常的人事任免,最终被罢免相职。

  多年后唐玄宗还是想起了忠臣宰相张九龄的好,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仓皇逃往四川,在无尽的悔恨中,他想到最多的有两个人:姚崇和张九龄。这位创造了盛世皇帝逃亡纪录的李逃逃觉得,如果姚崇还活着,一定不会有这样的混乱出现。而对于耿直操正、多次劝他斩杀安禄山的张九龄,玄宗的表现是:“思其忠,为泣下。”

  这样悔恨的眼泪,这些后悔的话语,经常在帝王身上重演。史册中如此这般似曾相识的例子很多朝代都出现过,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帝王总是要在见了棺材时才会悔恨、慨叹,才会变得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样啪嗒啪嗒往下掉。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