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三十一:当降唐成为潮流(1)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3811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当年曹魏那么强大,尚且一人难敌蜀吴四手,如果两人一开始就合纵联兵,共同进退,李唐是拿他们没有办法的 ,当时唐政权实力虽然足以傲视群雄,但还没有强大到能一下吃掉两大军事集团的份上。本来李渊就是计划各个击破的,但没想到自己那个 “全无敌”的二儿子却奇迹般地一击两破。这就是传说中的“种‘窦’得瓜”。种下去的是绿豆黄豆,收获到的却是西瓜南瓜,发大啦!

  三十一:当降唐成为潮流(1)

  李世民在洛阳城内看到隋朝房地产公司老总杨广建造出的巍峨宫殿群,感慨万千地叹道:“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 的确如此,一个铺张奢靡、无休止地放纵个人私欲的皇帝,任何时候都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攻克洛阳后,李渊曾指示李世民将象征隋炀帝暴政的高门大殿尽皆烧毁,但很有些勤俭持家头脑的李世民觉得烧掉太可惜,便向父亲建议改烧为拆,将木料和瓦片分给城内居民二次利用。这本是件既实用又环保的好方法,但李渊为扩大政治影响,没批准儿子的做法。没想到皇帝这个最高领导也热衷于“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比较一下,当时焚烧宫殿的行为和现在动不动就集中焚烧盗版书籍、假冒香烟的做法如出一辙,醉翁之意不在“烧”,而在于看烧和看不见烧的人 。

  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这种快意焚烧是严重破坏文物的恶劣行为。不过,在中国数千年的改朝换代史中,焚烧已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常态,好似当下很多新上任的地方一把手总不愿再坐上一任的公务用车一样,每一次大的政局洗牌都无一例外地伴随着不灭的大火。上下五千年,火龙漫天飞。冲天大火照不亮点火者心灵的黑洞,熊熊烈焰烤不软施暴者的铁石心肠。如果没有这些来来往往的祝融先生,中国的古代文明将比现在不知璀璨多少倍!

  烧完了乾阳殿等宫廷建筑后,李世民又在佛教兴盛的洛阳对佛教徒采取了 削限措施,下令废止城中过多过滥的佛寺,并强制僧尼蓄发还俗,只留下了几十位德高望重的专职僧尼,拉开了唐政府抑佛政策的序幕。

  佛教自西汉末年开始从天竺(即今天的印度)传入中国后,到唐朝时已有六百年的历史。整个唐朝,佛教和道教两派因争夺最高统治者青睐的斗争一直都很激烈。从实际情况看,在这场佛道之争中,道教占了上风。特别是在唐初,道教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原因大家都知道,唐高祖李渊说他的老祖宗就是《道德经》的作者、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耳。凭着大唐一哥祖爷爷这层硬关系,道教在唐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教独大。但唐初抑制佛教的最深层原因还是因为经济问题。因为当时的寺庙大都拥有众多田产,庙里的僧尼都属于“特权人士”,不需要向朝廷缴纳租赋,这种“富庙富方丈”的现象导致僧尼越来越多,而僧尼越多,从事生产劳动力就越少,国家的赋税也就跟着一落千丈。所以,刚经历激烈战争,急需修养生息的唐初政权不可能容忍这样严重影响国家GDP事情的长期存在。李世民在洛阳向“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 僧尼的首次亮剑就代表了唐政府的这种意图。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名闻遐迩的“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就发生在李世民和王世充的洛阳攻战期间。只不过这是一个经过艺术加工的虚构故事,可以确定历史上没有发生过这件事。这么重大的事情,如果属实的话,正史上不可能没有任何记载的 ,更何况,少林寺和尚的绝世神功多半只存在于“成人童话”的武侠小说中,而现实中,和尚们再武功高强,也难高过尉迟敬德、秦叔宝这些长期充当李世民贴身保镖的高手的。李世民手下有一个勇将如云的庞大将军群,即使是遇到危险,也轮不到少林寺和尚去救的。况且,“十三棍僧救唐王”这个故事的标题就很“演义”。 “唐王”这个称呼就很模糊化。李世民从未有个“唐王”这个封号。 登基前他的最高职称一直是“秦王”,而登基后就该称“唐皇”了。在这个故事发生时期,“唐”是一个国家的名称,它的后面如果配上“王、皇、后”这些至高无上的名词,就代表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而当时有资格拥有“唐王”这张名片的只有李渊一人,而李渊却根本没有来过洛阳。惟一一点不可否认的就是,少林寺僧人确实帮助唐军对付过抢占了寺庙土地的王世充军队,战斗结束后,李世民还特地给少林寺颁发了“表彰决定”。现存于少林寺内的《李世民碑》,正面镌刻的就是李世民的这个“表彰决定”,内容记录了少林寺僧众的战功,上面还有李世民亲笔草书的“世民”两字签名。有机会去少林寺旅游的朋友不妨仔细欣赏一下这个军事天才的书法真迹,因为他不仅是一位“伟哥”级的皇帝,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再说窦建德的老婆曹氏与郑国左仆射齐善行等人从虎牢关带着几百人逃到洺州后,就聚在一起商量以后的路到底怎么走。当时郑政权还拥有洺州、魏州和相州等地盘,具体位置处于今天的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交界地带,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永年、大名两县以及河南省安阳市。这些后窦建德时代的郑国将领提出了两个发展方向:第一,立窦建德养子为皇帝,继承先皇“遗志”,继续高举旗帜,和李唐针锋相对。第二,在这里放开手脚大肆抢劫一番,然后满载北上,到海边落草为盗。两种方案都有个相同的特点:不与唐国为伍。就在大家为选择哪种方案而争得面红耳赤时,齐善行却“独以为不可”。他全盘否定了众人提出的两种方案,在分析不能选择的原因时他对大家说,隋末时我等之所以造反是因为天下大乱,庶民无以为生。而现在已是人心渐定。况且,连“平定河朔,士马精强”的英武夏王都“一朝为擒,易如反掌”,更何况远不如夏王的我们这些人!齐善行的话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造反已是市场萎缩的“夕阳产业”,没有前途;二是在座的本事都胜不过夏王,就算造反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这两层意思说得在理,对众人很有说服力。白拿谁都愿拿,白费蜡却没人愿费。不是大家怕白费蜡,而是怕最后“白费命”。

  他还指出,以眼下的夏军实力,守是死,逃也是死,“等为亡国,岂可复遗毒于民!”既然同样是不可避免地亡国结果,为什么还要选择荼毒生灵、遗害百姓这种方式呢!齐善行,这个有着从前往后和由后向前读喊都很正面名字的夏国政府高官,关键时刻确实干了件行善的善行。他阻止了一场大规模的烧杀抢掠淫事件。假如他点头赞同“另立门户”中的任何一种方案,都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残酷的流血冲突事件。唐军征讨,顽抗者必将尸横遍地;同样,夏军落草前,对附近居民的“烧杀抢掠淫”,肯定一个都不会少。

  在否定了“另立门户”的想法后,提齐善行出了“入赘唐国”的新思路:“不若委心请命于唐。”在鼓励大家归顺唐朝的同时,齐善行还提出了另外一条改制方案:对于不想入唐而只求财物的士卒,不但可以自由走人,而且还能从国库中分给他们盘缠物资,但享受此项待遇的人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答应“勿复残民”,不许再祸害百姓。这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简直是天上直接掉馅的好事!大家当然愿意。于是他命人打开府库,将库内数十万段丝绢绸缎一匹不留,来了次倾情大甩送,全部分散给将卒,让大家过足白拿瘾。没想到窦建德这个平时从不穿丝绸的节俭男收藏储蓄了这么多丝绸绢缎。“绸绢甩送办”的工作人员裁剪分发了三天三夜才完工打烊。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独特的一次有组织、有计划、无限制地向劳苦大众免费派送皇帝私有财产的公益活动。在倾情甩送的同时,齐善行还不忘将善行进行到底。为了防止士兵领了财物之后再去居民家干打砸抢的不法勾当,他还在通往各个居民区的大街小巷布岗设哨,督促“得物者即出”。由于管理得当,甩送没有演变成哄抢,城内各项工作也是有条不紊,士卒“无得更入人家。” 没有一户人家受到不法侵害。这样以人为本且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留守政府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齐善行,好样的!

  筵散后,一钩新月凉如水。此时的夏国已从全盛时的满月变成一弯月牙了。当士卒散尽后,齐善行与窦建德的仆射裴矩、行台曹旦率领百官,带着窦建德的老婆曹氏和八枚传国玉玺,还有破宇文化及时所获的珍宝向李渊投降。随着齐善行归顺李唐,窦夏势力彻底消失,窦建德从起兵到失败经历了六年的时间。“其勃也兴,其亡也忽。”就这样一转瞬,毫无征兆间,参天大厦突然倾覆,窦建德,赤条条的什么都没了。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是偶然之偶还是必然之必?

  五月下旬,王世充的弟弟,镇守徐州的杞王王世辩以徐、宋等三十八州向唐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请降,这是郑国最后一支较为强大的武装力量,从此,王世充郑政权的原属土地尽归李唐 。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