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五十一:夺取长安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6321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五十一:夺取长安

  李渊军团节节胜利,各路大军相继抵达长安城下,对长安实施合围。刘弘基、殷开山屯兵于长安西北,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等驻扎在长安正西,自此,李世民率领着首批十三万军容严整的士兵从西北两个方向完全切断了长安的一切对外联络。其实这时候的长安也没地方可联络了,洛阳正被李密搞得头昏脑胀;江都的杨广隔的太远,想来也来不了,更何况杨广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了;惟一的希望就是河东城的屈突通,可是,屈突通被刘文静阻击在潼关寸步难行。在这种形势下,只要头还顶在脖子上的人心里都知道,长安已是一座死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李渊要对长安下手了。他见屈突通已被牢牢困在潼关以东,便命令李建成选调原本守卫永丰仓的精兵急行西进,加入长安争夺战。而他自己也引军疾驰长安。在前往长安的途中,李渊做了不少好人好事。每经过杨广的行宫,他都大开殿门,放出里面所有的宫女,让她们回家和亲人团聚。只是不知道,那些被放还的宫女是否还能找到回家的路?是否还能找到自己的亲人?在那个战争频发、人贱如猪的乱世,逃难和死亡是人生最常见的两个选项,也许当她们在深宫中度日如年的时候,他们的亲人已经深埋地底无日可度了。

  十月初四,李渊到达长安,此时,各路军队全部集合完毕,共二十余万人。

  城外,刀剑闪耀;城内,一派慌乱。

  当时长安城内辅佐代王杨侑的三大老资格名流分别是刑部尚书兼京兆内史卫文升、左翊卫将军阴世师和京兆郡丞骨仪。卫文升在长安的职位相当于市长,本来是应该负总责的。可是,当年已垂垂老的他听说李渊军队向长安进军时,“忧惧成疾,不再参预政事”。于是,守城的重任就落在了阴世师和骨仪身上。

  阴世师和骨仪没有选择,只有拼死守城。这并一定说他们就很忠诚朝廷,而是他们和城外的李渊有不共戴天之仇,俩人在李渊造反后带人挖了李家的祖坟,烧了李家的宗庙。特别是阴世师,不光是挖坟焚庙的问题,他还欠李渊一条人命,李渊的儿子李智云就是他杀死的。他们比谁都清楚,要是落在李渊的手上,阴世师马上就会变成“阴死尸”,骨仪也会立刻变成“遗骨”的。

  围城开始了。这时的围城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围城”现象有所不同。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可城里的人并不想冲出来。李渊很想把城里的人给忽悠出来,他经常派使者到城下对代王表忠心,示真心,希望代王打开城门,让自己进去。要不是担心城上放冷箭,估计李渊自己都想亲自在城下像“张艺谋喊安红”那样急切地大喊:代------王,我爱你;代-----王,我想你,你行行好开门吧,我请你当皇帝!当时代王已经十三岁,虽然还是个孩子,但是非厉害还是能分辨的,他已经懂得,别人“提拔”的皇帝不是真皇帝的道理。

  李渊的二十万大军十月十四日开始对长安实施全面包围,从这一天起,长安城里的一只老鼠也别想跑出来(如果有公老鼠在十三日到城外出差找吃的,那它就惨了,只能和母老鼠两地分居了)。面对如此严密的封锁,李渊却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天天在城下进行忽悠,“每遣使至城下,申以尊隋夹辅之意”。这样的行为相当于向一个思维正常、四肢健全者卖拐,没有成交的可能。这跟黄鼠狼对鸡说,我现在是素食主义者了,特地来给你们拜年送礼的谎言差不多。

  其实李渊一定知道他的拐是卖不掉的,但他仍坚持这样做,无非是一种先礼后兵的政治手段,借以向世人说明:我是被逼的,我是想和平解放的,是他们不给我机会。这样做的好处多多,可以让不愿意发生战争、不明内幕真相的群众产生支持拥护自己的心理,还可以蓄养军兵高涨的攻城士气。

  李渊太有才了,他不但是一个军事家,还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他的“忽悠热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手下将兵纷纷主动请战,“各请率骁锐登城”。刚开始,李渊还装模作样“未之许”,他不但不批准手下将军的动武报告,还摆出一副苦口婆心的样子给他们做工作,劝他们稍安勿躁。

  然而,所有的伪装都只是暂时的。经过十三天的忽悠与反忽悠,见火候已到,十月二十七日,总指挥李渊向全军发出了攻城的命令。

  据现在的考古资料显示,当时的长安城东西宽9721米,南北长8651.7米,周长36.7公里。这么大的范围,仅靠城内的那几万兵力是不可能防得住李渊的几十万大军的 ,所以,阴世师和骨仪主动放弃了外城,集中兵力打算死守皇宫所在地的内城。这次的都城攻坚战,李建成和李世民担任着副总指挥的角色。老大负责攻打东南两个方向,老二承包西北两个方向。攻防战打得天昏地暗,异常激烈。隋军凭借坚城,拼死抵抗,给李渊的义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早先归顺李渊的孙华在攻城时中箭身亡。双方你争我夺地打了十几天,直到十一月九日,李建成手下的一个名叫雷永吉的军头率先登上长安城头,至此,长安终于被攻克。那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雷永吉凭借着他的“首登”而将自己的名字永远刻进了史籍,成为被帝王将相垄断的中国《二十四史》中为数不多的有名有姓的下层士卒之一。

  看来,创造历史的人也总会成为历史、影响历史。

  当李渊的大军攻入长安后,代王所在的东宫已经空空如也,所有的人都自顾自逃命去了。此时,在小杨侑身边不离不弃的只有侍读姚思廉。李渊的军士冲进宫殿后,侍立在代王身边的姚思廉立即厉声斥责道:“唐王举义,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

  当那些立功心切的军士得知眼前的这个小不点就是代王时,个个愕然而立,乖乖地在殿外台阶上立正稍息加敬礼。因为早在攻称令发布之前,李渊就告诫士兵 “毋得犯七庙及代王、宗室,违者夷三族!”

  冒犯了这个小不点,自己的父族、母族、妻族性命全部报销,这太不合算了。其中的军头马上将这一消息报告到李渊那里。李渊听说后,立即亲自前来迎接代王,面对着这个比自己小四十岁的孙子辈亲戚,他标标准准地行了一个君臣大礼。对已成自己手中的玩偶毕恭毕敬,还煞有介事地口呼皇上,唉,李渊的城府和演技,神鬼莫测啊!

  此时的李渊,快乐并清醒着,他没有忘乎所以。进入长安后,他采取了一系列安民措施:“封府库、收图籍,禁掳掠”,严禁士兵扰民害民。这一点,李渊做得一点也不比八百年前比项羽抢先一步入关的刘邦做得差。他几乎又做了一次汉高祖的模仿秀,像刘邦“还军灞上”一样,他也没有住在皇宫内城,而是将指挥部设在城外的长乐宫,并且“与民约法十二条,悉除隋苛政。”

  不该杀的人一个不许杀,该杀的人一个也不留。安定好了城内局势之后,李渊要开始杀人了。对阴世师和骨仪等十几个挖坟积极、烧庙积极、打杀义军积极的“三积极分子”被毫不客气地全部斩首,其他人“余无所问”,一个不杀,以前干嘛现在还干嘛。

  在长安城内,除了阴世师和骨仪等人,李渊认为最该杀的还有一个人:李靖。这个李靖可不是神话故事里哪吒的老爸“托塔天王”李靖。虽然不是神仙,但李靖确实算得上是大唐的“战神”。当然,这都是在后文表述的事,这里先简要说说他的生平。

  李靖字药师(李药师,这名字好眼熟啊,让人想起《射雕英雄传》里的东邪黄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他从小就与众不同,“少负志气,有文武才略。到底有才到什么程度呢?隋文帝时期,有三大牛人曾心悦诚服地夸过他。一个是他的舅舅韩擒虎,这人可是隋朝名将,并非因为李靖外甥给他打灯笼-----照舅(旧)的原由就夸人惟亲;另一个是隋朝吏部尚书牛弘;还有一个官衔更大,杨玄感的老爸杨素。杨素夸得最直接、最实惠,他曾经拍着自己的官椅对李靖说 :“卿终当坐此!” 杨素真是拥有一双慧眼,李密、李靖都被他准确地预言说中。

  牛弘给他的评价规格也很高:“王佐才也!”而他的舅舅,这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则是把外甥当成了军事知音,他每次与李靖谈论完兵法后都会感叹道:“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在舅舅的眼里,外甥简直就是孙武、吴起转世。

  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还是舅舅了解外甥,这个外甥兵法确实是“钢钢的、piapia的”,在李渊筹划起兵的过程中,李靖发挥特长,创造性地将三十六计中的金蝉脱壳、瞒天过海、暗渡陈仓糅合在一起,从李渊的鼻子底下偷跑了出来,给隋政府通风报信。

  说起李靖的逃跑过程,可太有意思了。

  这位老兄的确很精,在李渊还没有宣布起兵的时候,他就已经看出了李渊必反的野心,便想亲赴江都向隋炀帝杨广告发李渊。当时李靖的官方身份是马邑郡丞,属于李渊的部下。为了能顺利躲开盘查,他煞费苦心地伪装成囚犯,并不惜自虐地把自己装进囚车,一路颠簸,风餐露宿地跑出了太原留守控制的地盘,来到长安。正当这个“导演系”毕业的高材生再准备风尘仆仆地南下江都向杨广当面汇报时,却发现长安通往江都的道路早就被沿途数不清的造反队伍堵塞了。没办法,他只能留居在长安。结果,长安被破后,他从李渊的部下变成了李渊的俘虏。

  看到这样一心跟自己唱反调的人,李渊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他毫不客气地在李靖的名字上划了一个叉,命令立即将其推出斩首。

  李靖没有坐以待毙,他理直气壮地质问李渊:“公兴义兵,欲平暴乱,乃以私怨杀壮士乎?” 李靖真不是一般人,在李渊宣判他死刑并宣布立即执行的时候,他不但不像单雄信那样吓得磕头求饶,反而思维清晰地给李渊扣了一顶“公报私仇”的小瓜皮帽,这脑筋急转弯比汽车方向盘还灵活。

  很多时候,站着比跪着更让对手尊敬。所谓惺惺相惜,李靖的凛然不屈让李渊对他平添了一分好感。这个时候,惜才如命的李世民上前替他求情,希望父亲饶恕李靖。于是李渊顺水推舟,将其释放。

  李渊确实具有一代明君的风范,他胸怀宽大的容人度量为李氏争、守天下发挥了重要作用。李靖后来以他的赫赫战功成为雄唐三百年中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为李家的开疆拓土作出了他人难以比拟的卓越贡献。可见,对一个高级领导来说,“有容乃大”是大有必要、大有好处的。

  入城一周后,十一月十五日,李渊将代王杨侑扶立为帝,改元义宁,遥尊杨广为太上皇。从此,这个小学六年级的半大小子成了李渊手里的木偶,他的手脚都有一根线连在他的爷爷的表哥指缝间。

  这场饕餮的政治盛宴最大的赢家不是成为了皇帝的杨侑,而是“制造”出了皇帝的李渊。他得到的官帽即使是三头六臂也戴不下、拿不下:“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不但党政军一把抓,而且“位在亲王之上”,就是说,皇帝的直系亲属身份地位都不能和李渊相比。当然,光有“内容”是不能令李渊满足的,还必须要有非常人可比的“形式”。为此,小皇帝还特别赐李渊“假黄钺”。“黄钺”就是表面饰有黄金的斧,是一种皇帝专用的仪仗。当然,如果皇帝高兴,也是可以赐给立有特殊功劳的重臣的,但李渊的黄钺,显然不是杨侑在高兴的情况下赏赐的。此时此刻,可以用八个字形容拥有黄钺仪仗的李渊: 不是皇帝,胜似皇帝。

  事实确实如此。两天后,李渊将办公室从长乐宫搬入长安内城。以武德殿作为丞相府,每天在虔化门处理政事。虔化门和小皇帝所住的大兴殿斜对门,李渊把办公地点安排在这里,用意不言自明,就是要监视杨侑的一举一动。

  身为傀儡,杨侑只能任人宰割了。十一月十九日,他颁布了一道相当于自宫的诏令,规定从此以后,“军国机务,事无大小,文武设官,位无贵贱,宪章赏罚,咸归相府,唯郊祀天地,四时奏闻。”这道权力彻底下放的诏书一发,皇帝也就相当于穿着比基尼漂在游泳池里了,仅比裸泳多块遮羞布而已。这时的皇帝已处于准失业状态,他一年三百六十天只需要做一件事------祭祀天地。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人还活着而皇权却没了。杨侑就是这样一个痛苦的倒霉孩子,他没有人事任免权,没有最终拍板权,他已经被李渊剥夺了政治权力终身,他所拥有的权利只有一项:在李渊面前,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

  皇帝杨侑皇宫那边凉快得要死,丞相李渊的相府里却热火朝天。李丞相开始了第一轮的论功行赏。他任命裴寂为丞相府长史,刘文静为司马。此时,何潘仁正好派李纲到长安汇报工作,李渊便将李纲留下,任命他为丞相府司录,专管选用官员之事。这份在总统办公室管理干部的工作比在小县城里当秘书强多了。李纲后来教辅的太子李建成此时被封为唐世子,李世民被封为秦国公兼京兆尹(长安市市长,那时候没书记,市长就是一把手),李元吉为齐国公。

  稳据长安的李渊已圆满完成了阶段性工作,在和李密、薛举、窦建德等军事大佬进行的“登台阶劳动竞赛”中,他凭借着机智果断、敢为人先的精神率先登上隋朝都城的台阶顶端,抢占了一个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制高点。从此,他居高临下,麾军奔腾,开始了一览众山下的国内统一战争生涯。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