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五十八:回家,回家!(2)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3726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五十八:回家,回家!(2)

  殿后的司马德戡当然不甘心做“后进分子”,他和赵行枢、李本、尹正卿、等将领策划,准备另起炉灶,把老板宇文化及给炒了。具体的计划是用后军袭杀宇文化及,然后改立司马德戡为主。但是,他们担心自己的万把人干不过宇文老板,便派人到活跃在今天山东曹县、成武和定陶一带农民军首领孟海公那里,想联合他做外援,希望这个外援和自己一起把宇文化及炒焦炒糊。因为等着孟海公的回音,所以,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 对宇文化及的“斩首计划”一直没有实施。

  等待的过程是有风险的。这次的等待无限放大了风险,并最终使他们的这次风险投资彻底破产。

  就在他们等待的这段时间内里,许弘仁 、张恺这两个破产推手横空而出,他们打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报告到宇文化及哪里。这两人好像是专门贩卖内部消息的职业线人,上次江都兵变的时候,散布“毒酒论”的也是这两人。不过那一次是炮制出来的“路边社”子虚乌有的小道消息,而这次发布的却是有真凭实据的“内参消息”,对司马德戡来说,不知道这能否算“成也许张,败也许张”?

  宇文化及得到这个重要情报后,不动声色地派三弟宇文士及以打猎为幌子,装着毫不知情的样子来到司马德戡的后军。司马德戡不知是计,也装着热情的样子出营迎接,结果被宇文士及并不热情地当作猎物就地擒拿,最后,参与密谋的十几个将领全部被宇文化及处决。

  从这一未遂政变可以看出,司马德戡也只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大头兵而已。他想找孟海公作为靠山,纯粹是病急乱投医。孟海公只有区区三四万山寨草头兵,和宇文化及的十数万正规骁果相比,这点军队根本起不到任何实质性作用,精明的孟海公不可能拿鸡蛋往石疙瘩上砸。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种推理是成立的。当宇文化及的大军经过孟海公的地盘时,孟海公“畏化及之强,帅众具牛酒迎之”。一个俯首哈腰、箪食壶浆的小集团军司令怎么敢对一个大军区司令动手呢?除非他想把自己从司令变成“尸令”。

  隋炀帝杨广死亡后,本来就四分五裂的隋朝进入更加混乱的状态。各地割据势力纷起,开始了又一轮称王称帝的热潮。这些地方诸侯中,以当年四月份称帝、定都江陵的萧铣势力和影响最大。

  隋炀帝杨广死亡后,本来就四分五裂的隋朝进入更加混乱的状态。各地割据势力纷起,开始了又一轮称王称帝的热潮。这些地方诸侯中,以当年四月份称帝、定都江陵的萧铣势力和影响最大。

  当杨广的死讯传至洛阳时,留守东都的隋朝官员立即拥戴隋越王杨侗即皇帝位,改年号为皇泰。皇泰主升级了,他的老部下当然也跟着水涨船高。杨侗一口气封了四个国公:段达为陈国公,王世充为郑国公,元文都为鲁国公,皇甫无逸为杞国公。可惜这这四个国公一点不以国为重,不久就把洛阳弄得一团糟。真是亏了杨侗这个可爱的孩子,史书上说他“眉目如画,温厚仁爱,风格俨然”。这样一个英俊懂事的好少年,因为爷爷的荒诞昏聩而不得不承受本不应该属于他的痛苦了。

  同样是孙子,境遇各不相同。洛阳的这个杨家孙子暂时还没有成为别人的“孙子”,但那个远在长安的孙子杨侑可就惨了,他连孙子都算不上,因为李渊根本就不屑于拿他当“孙子”。对于大权在握的李渊,即使年纪和李渊一样大,甚至比他年长的人也愿意给他当孙子。你问为什么?因为权力就是爷爷。

  其实李渊早就是长安城的大爷了。在杨广死前两个月,隋恭帝杨侗又下诏给李渊提高政治待遇,诏唐王李渊“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剑履上殿”中的“剑履”有两层意思,就是上朝觐见皇帝时可以佩带宝剑、穿着鞋子。带剑上朝是一种极高的荣誉。中国历史上因不断有刺客刺杀君主的事件发生,所以自战国后期开始,不少国家就规定任何人面见君王时都不准佩带刀剑,到秦统一六国之后,这一规定得以正式定型。也正因为如此,当年秦始皇才在殿廷上被荆轲一把短短的匕首逼得围着廷柱和小荆同志玩了好长时间的“躲猫猫”。 杨侗赐李渊带剑上朝,表明自己对唐王特别放心,不怕李渊变成“李轲”。

  “剑”好理解,“履”大家也许有点迷惑。允许李渊上殿穿着鞋子,难道其他人上朝都不穿鞋子吗?嗨,还真是这么回事呢!进门先脱鞋是我国秦汉以来形成的风俗礼仪,大臣上朝都是脱鞋穿袜而行,如果有臣下以自己有脚臭而拒不脱鞋,那是严重违法行为,是要被双规法办的。这种“脱规”直到唐宋以后才逐渐废除。现在的日本和韩国还保留的进门脱鞋的风俗习惯就是中国“脱规”的延续。

  还有个“赞拜不名”指的是向皇帝行礼时不必通报姓名。就是说从今往后,李渊参见皇帝时可以“言行不一”、可以“君子动手不动‘口’”了 。当然,到了这种程度,皇帝一般情况下也不大会直呼其名了,像现在喊“赵书记”、“刘主任”一样,而是礼貌地叫他“丞相”、“李王”了。

  拥有了这些超级待遇,在朝堂上,除了一个坐着、一个站着,其他地方已经和皇帝没什么差别了。在杨广被杀十几天后 ,李渊又得到了更大的权力。隋恭帝下诏将十个郡增封给唐国,允许唐国设置丞相以下官吏。这时的李渊光明正大的官方身份相当于秦汉以前封建制下的诸侯王了。在他唐王所属的郡县内,一切都是老李家说了算,小杨家在边上只有立正稍息的份。也许是想讨好李渊,也许是本着“好事做到底”的心理,小皇帝还主动要为李渊“加九锡”。

  九锡是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等有特殊功勋者的九种礼器。包括车马、衣服、乐器等,是皇帝能拿得出的最高奖励。作为人臣,得到九锡就等于得到了最高尊荣,再要奖励的话,就只剩下皇位了。然而李渊这次没有见荣誉就上,而是主动推掉了这个超豪华的赏赐。以政治家的眼光来看,不接受九锡是明智之举。九锡之制始于王莽,其后,九锡这两个字就基本上成了篡逆的代名词,因为凡是受加九锡者大多数都有篡位之实,即使自己没篡,子孙们也还是篡了:王莽、曹操、司马昭、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无一不怀揣“九锡证书”。可见,在封建政坛上,九锡是恶名远扬的,一贯讲求实惠的李渊当然不愿去做那些包子还没蒸熟就猛揭锅盖猛放气的傻事。他已经有了皇帝之实,还要那授人以柄的九锡虚名做什么呢?同样是虚名,同样是这种摆谱的仪式,后来操控洛阳的王世充却厚着脸皮主动向皇泰主杨侗索要九锡。同样是反王,两人的眼光、思维和远见高下立辨。

  李渊在长安稳坐钓鱼台的时候,他的本家李密也没闲着,不过,他不像李渊那样闲庭信步地抓着钓竿,他和李渊这个渔民不同,他不是钓鱼,而是撒网捕鱼------一张经纬交错的兵网将洛阳城里三层外三层地裹得“密”不透风,他的目标是竭泽而渔,而不是李渊的那种换鱼不换水。

  这时候的李密风头正劲,他根本不屑于一条一条地从水里捞鱼,他干的都是天字号工程,直接把水库抽干,将里面所有的红鲤金鲤一锅烹。当时的李密确实比红鲤还红,他以为坐拥天下是迟早的事,所以心态变得越来越骄,即使对李渊这样的西北重将,他也是傲气十足。

  早在起兵伊始,李渊就给李密写过一封信,信中希望李密这把小李飞刀和自己这把老李飞刀双刀联手,共同合作开发大隋各项业务,高举双李旗帜,开创美好未来。李密接到这个并不陌生的老男人的来信后,不太想搭理这个“阿婆面”国公,他觉得李渊是看见自己天天吃肉,想跟着自己喝点肉汤。人的心理都是一样的,当一个小老板向一个跨国公司董事长套近乎时,董事长当然觉得他企图可疑。小李董事长叫自己的秘书祖君彦给老李小老板回了一封信,回信的口气礼貌中淌着骄横。他说他自认为自己势单力薄,但却被天下的英雄共推为盟主,实在不敢当。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