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他分析说,王世充带出了他的全部军队,洛阳必然空虚,瓦岗军可以派出两支军队,一支封住王世充军队的东进之路,限制他的迂回空间;另一支可以沿黄河西进,威逼东都。如果王世充回军救援东都,瓦岗军就按兵不动;只要王世充攻击瓦岗军,另一路东都附近的军队就乘机进击洛阳。
这真的是一个上乘的谋略,可以让王世充首尾难顾,疲于奔命。而对于瓦岗军来说,则是以逸待劳。
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一个后来对唐朝影响很大、全国人民都很熟悉的名人:魏征。魏征本来是武阳郡丞元宝藏的部下,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魏征也就跟着成了李密手下的手下了。后来因写得一手好文章,元宝藏手下的这块“宝藏”被李密给挖到身边当了秘书,李密任命魏征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虽然是文职军人,当涉猎广泛的魏征对军事同样在行。他对长史郑頲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说魏公虽然屡战屡胜,但是精兵骁将伤亡过多,战士身心疲倦,这种情形下和东都军正面交战很不利于己。他主张抓住王世充缺粮这一命门,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消磨王世充军队的士气和粮食,等他们无粮而不得不退兵时再乘势追击,可稳操胜券。” 魏征费了许多口水说出来的这么好的建议,郑頲却轻描淡写、不屑一顾地给了他七个字评语:“此老生之常谈耳。”魏徵气得差点吐血,忿忿地回了郑頲八个字:“此乃奇策,何谓常谈!”这是魏征在隋唐历史上的第一次正式出场发言,《新唐书、魏征传》开篇就将这一“奇策”列出,可见对其这一观点也是持赞成态度的。可惜的是,魏征首次出场不但没有得到出场费,还被上司抢白了一顿,弄得气呼呼地“拂衣而起”。自古自古雄才多磨难。这个时候,魏征的磨难还不够多,所以还得继续往下磨。
根据当时久战不停的瓦岗军需要休养生息的事实,裴仁基和魏征的这两策是最立足现状且切合实际的,既能疗补自己,又能损耗敌人,属于武林掌门、帮主级的绵里藏针掌。如果照此法实施,瓦岗军不可能一溃千里、一朝败北的。
但是,又出现了但是。虽然李密也是比较赞同“保守疗法”的,但是他的手下将领们不干了。刚投降瓦岗军不久的陈智略、樊文超和单雄信等人立功心切,对王世充那少得有点可怜的两万人,他们主张予以快速出击,坚决消灭。当时瓦岗寨将领一边倒地求战,具体情形是“诸将喧然,欲战者什七八”,结果呢,大家都知道了:“密惑于众议而从之”。
求胜心切是兵家之大忌。此时,众多瓦岗将领不但急吼吼地想立功,而且心里都已生出轻敌之心,可以说是败局初显。裴仁基苦劝李密不要正面出战,但毫无效果,他长叹一声对李密说:“公后必悔之。”
可是,后悔有什么用呢?有时候,少数人和多数人的关系其实就是一两个天才和一群笨蛋的关系。
邙山位于洛阳的北面,对洛阳城而言,邙山是军事上的一个战略要地。李密带着程知节和内军驻扎在山上,派单雄信率领外军兵马屯集于邙山脚下的偃师城。两军相距很近,可互相支援。
李王两个冤家邙山之战的第一回合打响了。
王世充首先派遣几百名精悍骑兵渡过通济渠,向单雄信的军营发起猛烈攻击。李密见对方来势凶猛,立即调派裴行俨和程知节率军支援单雄信。裴行俨是裴仁基的儿子,这个裴公子很是勇敢,驰马飞奔,带头冲向敌阵。但和童山之战中的李密一样,不幸被一支流矢射中,摔落马下。一般情况下,像在这种拼杀激烈的战场上,骑兵从马背上摔下来,基本上是没有再重新站起来的可能的,因为在落地的同时,可能就被几把跟过来的刀枪给“光荣”了。但这一次,他的“非著名战友”程知节大发神威,上演了一曲“勇救战友”的大戏。这个程知节就是国人非常熟悉的历史演义人物程咬金的原型。演义里的程咬金只会“三板斧”,那只不过虚构的小说人物罢了。而正史中程知节确确实实是有万夫不挡之勇的。他见裴行俨摔倒,立即将其救起,并杀死了好几个围上来的东都兵,然后抱着摔伤的裴行俨骑上了自己的座骑,两人同骑一马向营内回撤。东都骑兵当然不想放过这两条大鱼,在后面策马狂追。一名骑兵赶上后,将手中的长槊刺向程知节。好家伙,经过长时间的休息,东都军果然内力十足,长槊从程知节的身躯洞穿而过。这个槊手很高兴,觉得终于杀死了瓦岗寨的一员大将,不愁这个月的“超产奖”没着落了。可是,就在他沾沾自喜,脸上的笑容还没来得及凝固的时候,一个令人骇然的景象发生了。被长槊刺成了“人肉串”的程知节不但没有倒毙马下,反而回身折断了长槊,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不但折断了长槊,还用手里的半截短槊杀死了追赶他的骑兵。牛成这样,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小人书里那些总也杀不死的天兵天将。
虽然程知节和裴行俨都没有命陨沙场,但这一仗,瓦岗军损失不小,“骁将孙长乐等十余人皆被重创”。从这场小规模的局部战可以看出,瓦岗军因极度疲惫致使战斗力极度下降。这一仗不是偷袭,没有埋伏,区区几百人的骑兵竟然重伤瓦岗十余名大将。但这种不寻常的战绩并没有引起李密的反思,他继续陶醉在往日的胜绩中,对王世充轻慢不减。
李密对王世充的轻慢是有史可查的。《资治通鉴》载“密新破宇文化及,有轻世充之心,不设壁垒”。一个几十万军队的司令部所在地竟没有一点防御措施和设施,连个“万一”都不考虑,看来李密辜负了他这个名字,应该改名“李疏”。
麻痹轻敌、疏于防范的恶果,李密马上就要自己吞咽了。
九月十一日深夜,王世充偷偷派遣了两百多名骑兵悄悄进入邙山,潜伏在山谷中。第二天清晨,天还没有大亮的时候,王世充就集合队伍准备出击。他在战前动员中告诫将士说,今天这一仗,不仅仅是胜负之争,而且是生死之决。成败在此一举。如果胜了,“富贵固所不论”,如果败了,“必无一人获免”。王世充在赌博了,他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了这一战上。赢了,前程似锦;输了,万劫不复。他和李密大小百余战,败多胜少,这一战来个彻底了结。他很幸运,这一次,他赌赢了,而且大赢特赢。
王世充带兵逼近李密时,瓦岗军还处在刚起床不久懒洋洋的软绵状态中,
大家还没来得及排好队,王世充就指挥士兵发起攻击。由于李密的军营没有设障, 王世充所带的“出入如飞”的江淮劲卒眨眼间就冲入了瓦岗阵地,打了瓦岗军一个措手不及。为了打赢这一仗,王世充战前做了很多“功课”。他借鉴了李渊的经验,也给李密来了个“超级摹仿秀”,费尽心机找到了一个长得和李密很像的替身,捆起来藏在一旁。当双方士兵激战正酣时,他命人牵着这个假牙李密来到阵前,大声喊道:“已获李密矣!”这些参战士兵估计事先是经过了严密的彩排训练的,他们全都很配合地给王世充当起了托儿,一起大声高呼万岁。
这起有组织、有预谋的群体作弊事件对瓦岗军士气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正在众人未知可否时,王世充头天晚上埋伏在山上的骑兵犹如神兵天降般地从高处冲驰而下,直奔李密大营。 轻松幽默侃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