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林寺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飘来飘去的云:云南手绘旅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松赞林寺噶丹松赞林寺始建于1679年,是云南省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据说它的地位就相当于西藏的布达拉宫。去过布达拉宫之后,我觉得两座寺庙没有什么可比性。比起布达拉宫的庞大建筑群来,松赞林寺只能算是个形制相同的迷你版。可是布达拉宫已经没有僧侣在其中生活、学习了,是个堆满了珍贵文物的博物馆。而松赞林寺却是充满了人间烟火味的,它和周围的藏族村落融为一体,能够看到喇嘛们和藏民们平凡的日常生活,使原本严肃而神秘的宗教一下子变得亲切多了,这一点倒是很像西藏的甘丹寺和色拉寺。我喜欢松赞林寺充满生活气息的宗教感。我觉得宗教既然是要普度众生的,就应该与普通人贴得近一点。
藏传佛教寺庙的管理结构大致相同,都分为三级:
1.米村。米村是最基层的单位,由小喇嘛、指导学习经典的经师、监护品行的轨范师、师叔、师兄弟等组成,他们可能既是师徒,又是亲戚。
2.康村。康村是中层单位,由若干个米村组成,一般带有地域性,大的康村有几百个喇嘛,小的康村只有几十个喇嘛。
3.扎仓。扎仓就是僧院,由若干个康村组成,不同的扎仓,既有地域的差异,也有修习方法的不同。扎仓的住持叫堪布。
寺庙中最辉煌的建筑叫错钦大殿,也就是大经堂的意思,是整个寺庙喇嘛集结的地方。
一般的游览顺序是先参观错钦大殿,再去下面的扎仓、康村等。可是当年的我莫名地去追逐一只脏兮兮的小猪,结果就直接绕到迷宫一样的扎仓、康村里去了,那里是我在松赞林寺最喜欢的地方。
怀抱着对友善的喇嘛们的好印象,这一次我也想再去那里看看,可惜短短几年间,门票从30元暴涨到80元,直逼布达拉宫的100元了,收费点的人还专门上车轰人下去买票,一切的感觉都被破坏了。我只能下车,在空荡荡的草地上眺望了一下松赞林寺的金顶,也再次缅怀一下从前的松赞林寺。
为了追逐一只小猪,我无意中闯入了一个扎仓的厨房,开始了在松赞林寺的游荡。一个年纪很小、面目清秀的小喇嘛叫住我,请我喝茶,还给我吃奶渣。这是我第一次跟僧侣打交道呢。
这种白白的、软软的片状物叫奶渣。藏区有各种各样的奶制品,口感也相差甚远。
估计是我当时露出了馋相,他才拿给我吃的,味道……不习惯。
在藏区,总是会被热烈的红色所吸引。喇嘛的僧袍是偏紫的暗红,每户的大门是朱红的颜色,艳丽的花朵是火红的。这些完全不同的红色交杂在同一空间中,却如此和谐。也只有藏族人,才是运用红色的大师吧?
堂里有画师在画壁画。藏传佛教的宗教绘画非常繁复,光是卷曲的云、山的棱角就已经画得要累死人了。
壁画其实并不是直接画在墙壁上的,而是先在墙上裱好布,再画到布上。所用颜料多是矿物质颜料,所以格外艳丽,可以保存很久。但是现在矿物质颜料价格太高,也将丙烯颜料掺在里面一起用了。
绘制藏传佛教内容的画师,都是从小就开始接受严格的绘画训练的。藏传佛教中人物的比例、颜色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需要长期的练习。画师告诉我,他们是一个画壁画的团队,从四川藏区过来,专门为寺庙绘制壁画,已经去过四川、青海、云南的很多寺庙了。我突然产生了要和他们一起到处画画的念头。虽然知道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可是光想想,也觉得很不错。
松赞林寺前有一大片湖泊和草地。不知从何时起,藏区兴起了在寺庙门口建造不伦不类的广场,幸运的是,有这大片湖泊阻挡了广场的兴建,保留了自然状态下的松赞林寺。
我最喜欢这片草地。原本还为自己没有赶上杜鹃盛开的季节而遗憾,却发现7月的草地是无名野花们的party。它们虽然细小,却种类繁多,大多是我从没见过的,好像夜空中的星星,虽然渺小却很闪亮。游人们大多直奔松赞林寺,却忽略了这片漂亮的绿色织花地毯。
我躺在花丛中偷偷打了个滚,突然想到压到花花草草们也不太好,就老老实实坐着看风景了。只是有一点点遗憾,没人分享这个小小的惊喜。突然,花丛中钻出一个戴着粉红色帽子的女生,跟我打招呼说:“好美啊。”我回她:“是呀,太美了。”然后她骑车走了,而我也去赶班车了。 飘来飘去的云:云南手绘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