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德经全解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今译】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只知道有他的存在;次一等的,人民亲近而又称赞他;再次一等的,人民害怕他;更次一等的,人民轻侮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就会不信任他。(最好的统治者)是那样的悠闲啊,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都做成了之后,百姓都说:“我们是自己如此的。”
【解析】
最高明的领导者
在这一章,老子讲了统治者的四个不同层次:“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只知道有他的存在;次一等的,人民亲近而又称赞他;再次一等的,人民害怕他;更次一等的,人民轻侮他。这里,老子所说的最好的统治者,也就是奉行无为而治的圣王。在这种治理下,人民仅仅是知道有他这么个人,而并不知道他对人民做了什么。老子所讲的最好的统治者是实实在在的,在他们而外,并没有其他人代行职权,他们并不是没有实权,而只是因为“无为”,所以让人民感受不到他们权力的存在。
《礼记·礼运》一篇讲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在社会运行着“大道”的时候,才可以称作“大同”。而“大同”,正是中国古代最高的社会理想,在这样的理想社会之中,大家各行其是,不受统治者的约制,而一切周转正常,这就是“无为”而治,这就是“太上”之治。而这样的统治在什么历史阶段出现过呢?就是被后世过度美化了的黄帝、唐尧、虞舜等上古先王的统治时期。
比这种无为而治的统治者稍差一些的呢?是令人民“亲而誉之”的统治者。这一层次的统治者奉行的是什么样的策略呢?他们奉行的是“仁政”,是“王道”。关于“仁政”和“王道”,孟子有过系统的论述,例如,“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这是说,圣明的君王,一定会令人民有着能够赖以生存的可靠的产业,上可以赡养父母,下可以供给妻子和儿女,丰年的时候能够饱暖,而饥年的时候不会被饿死;然后再教导人民从善,人民也会更容易地听从召唤。再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概而言之,就是引导人民很好地种田植树、畜养禽畜,以此令人民免于饥寒之苦,而生活趋于丰盈,再对人民进行很好的教育,令人民懂得礼法,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文明有序。这样,统治者就一定可以称王于天下了。在这样的统治之下,人民会对统治者心怀敬意,对他亲爱有加,并且交口称赞。在世界历史上,一些为众人所高高景仰的魅力型领袖,大体上就可以归入这一层次,例如唐太宗、华盛顿、甘地等等。
比“亲而誉之”更下一层的呢,是“畏之”。这样的统治者,人民害怕他,为什么害怕他呢,因为他使用严刑峻法来制约百姓,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周厉王。周厉王对人民尽行压榨之能事,人民因此而多有怨言。周厉王对此采取了极为严酷的打压措施,派出了大量的执行人员前往各处对人民进行监视,一旦发现有口出怨言者,立即杀掉。这造成了人民的极大恐慌,乃至于“道路以目”,也就是说大家在路上遇见都不敢说话,而只是用眼睛相互示意一下。然而,“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了“国人暴动”,厉王被迫逃出镐京,最后死于边鄙之地。
而最差的呢,就是人民对其很轻侮的统治者。这样的统治者,人人咒骂,预示着天下必将大乱。例如,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履癸(又名桀、癸),在他统治时期,人民说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就是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能灭亡啊,我宁愿和你一同死掉。太阳,是人民对履癸的比喻,人民宁愿与他同归于尽,这是何等深刻的仇恨啊!而履癸果然也成了一代亡国之君。
老子所讲的统治者的四个层次,对当代的管理工作是非常富有启发意义的。作为一个管理者,特别是一个高层管理者,首先要避免的就是令自己的部下轻侮自己,恨自己。一个积恨满身的人,是最为失败的,对于管理者尤其如此,所以老子将其归于最差的一个层次。其次呢,就是要避免让部下畏惧你。当然,这与领导人物的权威是两码事,别人怕你,并不表示就真地尊敬你,而可能是面恭而心不恭。在这种情形下,管理者具有的所谓“权威”,是靠威势得来的,而并非自己本身的魅力。所以,令人惧怕的权威,并非真正的权威,而令人畏惧的管理者,也往往是一个不够高明的管理者。与此相反,较好的管理者会让部下爱戴自己,赞誉自己。而比这更高的层次,也就是“无为而治”了,这样的管理者,无需事事都亲力亲为,一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大有日理万机之意,而是只在自己悠游闲遣的同时,就将自己的事业发展得很好,各个方面皆有条不紊,蒸蒸日上。他实际上是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来发挥自己强大的力量。 道德经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