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德经

身重于物

道德经 文若愚 1765 2021-04-06 02:29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德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身重于物在本章中,老子放下了形而上的“道”,而非常具体地谈起了人生的追求问题。开篇中,老子便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对于第三个问题,其含义一向存在争议,姑且不去说他。但“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显然是个不言自明的反问句。因为无论是功名地位,还是巨额的财富,一旦没有生命去享受,也便失去了意义。因此,显然生命是最重要的。这可以说是简单得连小孩子都能明白的道理。道理虽然简单,但是我们发现,古往今来的人们依旧孜孜致力于对于名声和财富的追求中,多少人因此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以至于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说法。因此可以说,老子所提醒人们的“身重于物”的道理看似简单,其实却包含了大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明知道生命比名声和财富更重要,但还是整天琢磨着去获得名利,以至于不惜以欺诈、犯罪的方式去获得这些东西,原因就于人的贪婪本性。面对功名利禄时,人们往往便忘记了其可能存在的危险。可以说,正是由于贪婪遮蔽了理智,以至于人们失去了对于重与轻的判断。老子对此看得非常清楚,因此他在一开始便告诫人们生命本身比身外之物的名利都要重要得多。并且接着便提醒人们“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意思是过于贪恋名利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并不值得,而过多地积敛财富则会导致快速地失去。因此理智的做法乃是知足常乐,适可而止,这样才能够长久。可以说,这便是老子的名利观了。他并不是反对人们追求名利,而是反对人们过度而失去理智地追求名利,主张适可而止。

  而且,老子的这种观点不仅在本章中提及,在其他章节也有所论述。如在《道德经》第九章中,老子提出:“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意思是获得了过多的财富,但是却容易遭到别人的垂涎,往往是守不住的;获得了富贵的地位,往往导致骄横,从而给自己留下祸患。可以说,这里恰恰是对老子主张对于名利的追求适可而止的原因的解释。过多的财富和过高的地位往往会危及生命本身。历史上因财富过多、地位过高而丢掉性命的人数不胜数。如西晋的石崇、明朝的江南第一富豪沈万三以及汉代的韩信等。当然,这些人都是一些比较极端的例子,具体到比较平常的情况,更多的世人则会因为整天汲汲于名利而失去了平静的生活、快乐的心境,乃至健康等。可以说,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存在这种问题。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对名利的追求,老子认为要学会适可而止。不过,适可而止还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一个人在面临名利的时候,是很难做到适可而止的。因此,老子又进一步提出了一个人最根本的还是应该做到少私寡欲,不要过分放纵自己,即其在第八十章所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在老子看来,一个人的欲望总是无限的,再追求也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因此老子主张一个人应该从身边已有的东西中感受到满足和快乐,其实便是知足常乐,如此,不仅能够免祸,而且还能得到充实快乐的人生。

  显然,时代不管如何轮换,追求名利永远是人们无法摆脱的生存姿态,因此老子的智慧也永远都不会过时。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会发现周围因为对名利的追求而忘记自己生命本身的人大有人在。不,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因为名利而迷失了自我。我们为了工作而在夜里开夜车,忘记了健康;我们为了追求财富疏于和亲人、朋友联络,丧失了生活本身的乐趣;我们为了一套房子而玩命地奔波,使表面上是房子的主人的我们其实已沦为房子的奴隶;我们为了博得声誉而扭曲我们的心灵,自欺欺人,变得自己都不认得自己了。这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其实正是老子所指出的不正常现象,乃是违背了“道”的行为。这时候,或许我们可以琢磨一下老子的智慧,也许会有豁然开朗的瞬间。 道德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