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古今单验方选评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20.肠痈(即阑尾炎)秘方主用红藤
肠痈(即阑尾炎)秘方主用红藤
(录自《景岳全书》)
凡肠痈生于小肚角,微肿而小腹隐痛不止者是。若毒气不散,渐大内攻而溃,则成大患,急宜以此药治之。
先用红藤一两许,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卧之。午后用紫花地丁一两许,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然后服后末药除根神妙。
当归五钱,蝉蜕、僵蚕各二钱,天龙、大黄各一钱,石()(蚆)五钱,此草药也,老蜘蛛二个,捉放新瓦上,以酒盅盖定,外用火煅干存性。上共为末,每空心用酒调一钱许,日逐渐服,渐消。
评注:
现代医学认为阑尾炎是因为阑尾管腔阻塞和细菌入侵所致,临床表现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出现不同程度腹膜刺激征等。病理分型有四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此方是治疗阑尾炎(中医称作肠痈)的效方,通常阑尾炎,甭管急慢性,现在一般主张手术切除阑尾,哪怕你讲什么阑尾有那么点免疫功能。我个人从来没有听说普外科大夫见阑尾炎不主张手术的,除非个别人身体状况不允许或是坚决拒绝做手术者,才静脉给点喹诺酮类药物,或是甲硝唑等。
我个人认为该方的适应证应该是单纯性与化脓性阑尾炎,假如是坏疽性及穿孔性,该方当属不堪使用,必须手术完成才妥当。而对于阑尾周围脓肿,则多不手术了,上方也可试用,但是需要严密观察,配合其他方药方妥。对于病情的判断,主要由专业医师来完成,如果有人患阑尾炎,经确诊为前两种类型、阑尾周围脓肿(只能从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大致判断),实在不愿意手术者,在运用保守疗法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可以考虑使用红藤为主来治疗。
清代医书《伤寒瘟疫条辨》(金风玉露注:一作《伤寒温疫条辨》)卷四转录了此肠痈秘方,近代著名中医余无言氏,在其著作中除引用《伤寒温疫条辨》转引的张景岳的这段话外,还非常详细地讲到此方使用后收到良好效果的情况,使得该方在中医急腹症治疗领域颇有地位,尤其对红藤的使用,可以说是与之推行不无关系。选录余无言著作中片段供参考:
先是1941年,南汇张工六教授,述及其乡有一刘姓者,善治肠痈症,能治医院断为必须开刀之蚓突炎(即阑尾炎),使之内消内溃,脓从大便而出。其方即用红藤一两(约30克),单方一味,煎服立瘥。此后余于肠痈之证,均用此法收功,连前共有四例,均未有其他危险。
然此方之治,有讨论之必要矣。(一)工六教授告我之方,仅云红藤一味,水煎服,并无加酒之说。而《伤寒温疫条辨》谓须用酒二碗,煎至一碗,且醉卧之,是非酒不为功也。余今加酒一杯,行其药力,未敢以单味酒煎服之也。(二)《伤寒温疫条辨》谓午前二服红藤,午后一服地丁,彼以二药分午前午后,余以第二帖减大黄,加地丁、银花藤,亦通权达变之方也。(上述引文见《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余无言》第104~107页,《翼经经验录》第110页)
红藤苦平,主归肝,大肠经。可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杀虫。吴咸中院士主编的《中西医结合急腹症方药诠释》、蔡日初等主编的《中医急腹症诊治》等书籍收罗有大量治疗阑尾炎的方药,而其中含有红藤的药方占有一定比例。急性阑尾炎的基本病机是气血郁滞,郁久化热,热腐成脓,故其治则基本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排脓消肿。
这里介绍吴咸中院士自己常用的“复方红藤郁李仁煎剂”:
【组成】红藤30克,金银花30克,冬瓜仁30克,薏苡仁30克,紫花地丁15克,败酱草15克,郁李仁12克,桃仁9克,牡丹皮9克,皂角刺6克,菖蒲6克。
【用法】水煎服,轻症每天1剂,重症每天2剂,每剂2煎。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消肿,化瘀散结。
【主治】适用于急性阑尾炎的郁滞期、蕴热期、毒热期,不包括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
【方解】本方以清热解毒、排脓消肿为重点,但散结与一般方剂不同,用郁李仁而不用大黄。方中以红藤、金银花、紫花地丁、牡丹皮来清热解毒凉血。重用冬瓜仁、薏苡仁、败酱草、皂角排脓消肿。佐桃仁活血化淤,并以菖蒲的辛温开郁止痛。 古今单验方选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