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迷离的宁武子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卫康叔世家》·迷离的宁武子
孔子: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注意,这次孔子对宁武子的评论在后世有不同的解释。照我们现在读书的理解,大概是说宁武子这个人,国家太平,君臣和谐,这时候表现的非常有智慧,相反,国家昏乱的时候就显得笨笨的,糊里糊涂。宁武子这个人的聪明智慧或许有人能学得,但是他的愚笨没人比得上。
朱熹夫子不这样认为,他是这样说的:宁武子,卫大夫,名俞。按春秋传,武子仕卫,当文公、成公之时。文公有道,而武子无事可见,此其知之可及也。成公无道,至于失国,而武子周旋其间,尽心竭力,不避艰险。凡其所处,皆智巧之士所深避而不肯为者,而能卒保其身以济其君,此其愚之不可及也。
朱夫子应该是发现了其中的矛盾之处,于是做了别的见解。首先他说孔子评论中的宁武子生活在卫文公和卫成公时期,文公时期政治比较清明,也愿意用贤任能,这一段时期的卫国算是比较的有了些起色,国力得到充实。文公时期的宁武子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到了卫成公的时候,国家出乱子了,这时候的宁武子在卫成公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周旋其间,尽心竭力,不避艰险。对大部分的人来说,这是傻。所以朱夫子认为,孔子的意思是,宁武子的傻,却是一般人做不到、赶不上的。
有了这两种解释,各有支持者。但是很有问题。第一种是说宁武子国家和平的时候愿意做贡献,到国家乱了需要有人站出来时候,他不言语了,笨笨的不说话了。用现在的话说,明哲保身。如果这样理解的话,孔子竟然欣赏这样的一个人?明明是自私嘛,作为国家的大臣没有尽到该有的责任,怎么行。不能说宁武子是个贤能之人,只为了自己,是不是?这个理解从儒家的角度讲,有问题,特别是由孔子提出来的宁武子,这样去理解似乎不妥当,不符合儒家入世治国的精神。
大概朱夫子也看到了这点,对普遍的理解提出新的解释,宁武子的“其愚不可及”根本不是假装笨笨的,难得糊涂似的不负起自己的责任。他是个贤能之人,他的愚是说他在别人都装聋作哑的时候站出来了,为了国君尽心竭力,大家说他怎么这么笨,国家乱成这样了他还这么努力做事,太傻了。这是朱夫子的理解。
比较两种解释,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显然说得不是一个人。第一种说宁武子在国家混乱时候明哲保身,第二种说宁武子挺身而出,为国家犯险不避难。这是怎么回事?不可思议啊。从历史的记载看,朱熹夫子的话有点道理。因为宁武子确实在文公的时候没有特别记载,几乎没有,宁武子主要的事情都是在卫成公时期,帮助卫成公复位,而且用聪明才智救了卫成公一命。当时晋文公恨卫成公恨得要命,多亏了宁武子。至少《左传》上是这样描述的,还有一篇文章《保身济君》,就是讲宁武子协调国内大臣齐心协力辅佐卫成公的事。
那么这样一看,真的对孔子的话不太懂了,而且据孔子评价的话当中,确实有赞扬宁武子在乱世中明哲保身的意思,而左传的记载又似乎没有明哲保身,而施展出来做了很多事。《东周列国志》详细叙述了宁武子辅佐卫成公故事。
但是,司马迁的《史记·卫康叔世家》根本就没有记载宁武子。
文公初立,轻赋平罪,身自劳,与百姓同苦,以收卫民。
十六年,晋公子重耳过,无礼。十七年,齐桓公卒。二十五年,文公卒,子成公郑立。
成公三年,晋欲假道於卫救宋,成公不许。晋更从南河度,救宋。徵师於卫,卫大夫欲许,成公不肯。大夫元咺攻成公,成公出饹。晋文公重耳伐卫,分其地予宋,讨前过无礼及不救宋患也。卫成公遂出奔陈。二岁,如周求入,与晋文公会。晋使人鸩卫成公,成公私於周主鸩,令薄,得不死。已而周为请晋文公,卒入之卫,而诛元亘,卫君瑕出饹。七年,晋文公卒。十二年,成公朝晋襄公。十四年,秦穆公卒。二十六年,齐邴歜弑其君懿公。三十五年,成公卒,子穆公立。
就是说,卫成公的遭遇相符合,但是根本就没有宁武子这个人。
又但是,在《孔子世家》中提到了宁武子,却是在卫灵公时期。在下面。
孔子离开卫国,要到陈国去,到了匡这个地方,遇到麻烦了,被人扣留不让走,情况很严重。孔子安排人去卫国找到宁武子作他的家臣“孔子使从者为甯武子臣於卫,然後得去。”
显然矛盾太多。《史记》中仅仅在《孔子世家》中提到这个人,而且是在卫灵公时期。但是孔子上面的评论,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后世的解释却说宁武子生活在卫文公和卫成公时期。奇哉怪哉!
难道孔子说的宁武子并不是后世传说的卫文公或者卫成公又或者卫灵公时期的人?
来看李白的一首诗,其中写到宁武子。
笑矣乎,笑矣乎。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还不止,《秋浦歌》第七首写道: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李白说的宁武子实际是宁戚,生活在齐桓公时期,是齐桓公重要的谋臣,出身贫贱,喂牛的。宁武子:王本注云:“岂武子是戚之字耶。”《吕氏春秋·举难篇》:“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叩角,指击牛角。
这个宁戚也是卫国人,但是在齐国做事,帮助齐桓公,是齐桓公非常信任的大臣。齐桓公时,贤能之人很多,尤其是管仲,更厉害。这个宁戚也不简单,齐桓公和管仲带兵出征,齐国由谁来管理呢,就是这个宁戚,可见齐桓公对宁戚的信任。
越来越乱了,朱熹老夫子理解正确的话,那么现在来读孔子评价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也只能理解为他说的“愚不可及”是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不懂的明哲保身,有点“愚”。——只有这样才符合史料。但这是真的吗?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