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书鱼知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齐白石考烤字
忆余1956年游学北京城,学友杨兄导往什刹海烤肉季餐厅。厅堂内“烤肉季”大字三,齐白石题,直书四尺宣纸,装框陈列。记得大字旁边,还有数行小字跋语,俨然一段考据文字,显示出老先生迂执的学究气,难得,可爱。大意是说,查字书无烤字,有熇字。但是这个熇字,据他研究,不读烤音,不是烤的古字。可见烤是俗字,不典雅。他用这个烤字,都是不得已也。
确实不错,《周易》上的“家人熇熇”和《诗经》上的“多将熇熇”都是形容词,炽烈状,音hè,同动词的烤音相去甚远。老先生可能是查的《说文解字》,所以闯入死胡同了。如果去查《集韵》,就有一线出路。
《集韵》认为熇与焅是一字,义同煏,就是用火烘煏,煏干,煏熟。如此说来,熇与焅有可能兼任烤的古字。南宋《梦粱录》卷十六列出菜肴就有“焅腰子”和“焅鸡”。那时烤字尚未出世,所以使用焅字。《辞源》因此给熇字增设第二义:同烤字,音读kǎo。有了这第二义,也就没有必要再收入焅字了。《辞源》无焅其故在此。
甲骨文烄
但我认为熇兼任烤的古字,只能算临时代理。焅字更没有来由,纯粹是造出来凑热闹的,虽然已存在至少七百年。烤的古字本来就有,在《说文解字》内,其字作烄。只是许慎解释为“交木然”,意即交架木柴燃烧,不甚明白。倒是在古老的甲骨文里,这个烄字简直就是一幅画:下面火在燃烧,上面一人交架双腿,烤出汗滴。一看便明白,人正在烤火。我敢说,这就是三千年前的烤字。 书鱼知小